艺术家>

《国展·传承》中国书画名师(家)范例—骆公久

2025-05-30 14:43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时代赋予中国书画新的艺术表达,推动艺术语言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文艺工作者秉持“传统与时代相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去感受、观察、体验,探索艺术创新,丰富表现语言,使中国文艺呈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崭新气象。伟大的作品是为人民而创作,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中华大地的壮美河山和时代风貌、丰富人文精神内涵,展现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情怀和责任担当。骆公久,这位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书法表达出来,融合了线条之美、布局之妙与章法之韵,追求一种气势磅礴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势表现在章法上,也表现在结体上,既是风格之美,又是笔法之美。通过自然的线条达到与心灵的交流,表现出自我心境,每一笔的浓淡变化、疏密节奏,都承载着一份诗意,一份民族文化特有的精神面貌。可以说,骆公久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传统与时代的交融,是线条与心灵的对话。我们能领略到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意蕴,又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他为书法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当代书界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激励着更多书家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骆公久,江苏人,1955年生,自幼爱好书法,半个多世纪努力不懈,醉心于诗书研习创作。从柳公权入手、进而颜欧唐楷、魏碑汉隶、金文甲骨及汉简,范本涉猎广泛,偏爱八大山人书风。实践虚心求学,受教于罗继祖、王以忱、周昔非、林克胜、甘雨辰、徐本一等名师。获有《中国文联中书协一级书法师职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中国文联和国家职称审定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书法师执业资格》证书。获得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荣誉。受聘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文化强国栏目艺术鉴赏首席专家,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并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主编,入编《世界名人録》、《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丝绸大红袍》、《中国美术通史》、《中国书画通史》、《中国书法全集》及《翰墨华章 百年西泠》、《大道同行》五人集、《艺坛脊梁》十人集、《世界里的中国》、《丹青妙笔百人典藏集》 《世界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案例》以及《中国名家书画收藏指南》蓝皮书, 等七十五部典籍,获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最高奖项,巜黄帝内经.灵枢》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参加《2023奥艺大会线上三维艺术展》、受聘2023年威尼斯国际绘画大赛青少年导师。

       有150余家国内外大型网站推介,编发了骆公久分别与沈鹏,孙晓云先生以及著名画家黄永玉、范迪安、何家英先生合编书画介绍。任中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携书协评审员曾评论骆公久的书法是摒弃前路,踏出新道。

关于对骆公久书法的评论: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书记张柏:

       骆公久其书法作品以大气磅礴、变化多法、妙趣横生而著称,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实为书中之上品,令人叹为观止。骆公久的书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的特质。他的字,如同山岳般稳重,又如江河般奔腾,刚健而不失遒媚,展现出一种刚柔并济、和谐共生的美学境界。在大小错落、巧富变化的布局中,骆先生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使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纸上,行间气脉流贯,妙理无穷。

       骆公久在书写时,笔墨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够精准地控制笔锋的转折与墨色的浓淡,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大笔重墨之下,力透纸背,仿佛能听到雷鸣般的震撼;而细笔轻描之处,则如丝如缕,细腻入微。这种笔墨的自如转换,不仅展现了骆公久深厚的书法功底,更彰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意在笔先”,是骆公久书法创作的核心理念。他将情感、意境与技法融为一体。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能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国家文物局张柏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