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特派员:牵线搭桥促融合 非遗研学绽新篇

2025-07-18 16:49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文化的力量正日益成为激活乡土、链接未来的关键密钥。自2024年10月,歙县启动村落徽州 文化特派员工作,他们肩负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使命。 在歙县卖花渔村,文化特派员汪恒的故事,正是这一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718111028.jpg

  深调研,织密协作网:为古村发展寻突破

  汪恒,是黄山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自去年10月遴选为文化特派员,被派驻卖花渔村以来,他始终怀揣着“既是记录者,更是搭桥人”的初心深耕在卖花渔村。他深度融入村庄发展脉络,与镇村干部、非遗传承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反复碰头、深入交流、碰撞思路。他提出“非遗不能只藏在深闺”,必须让年轻人看见。多方同心协力,为卖花渔村的发展劈开迷雾、指明方向,锚定“非遗+”融合发展的破局之道。他充分发挥媒体人优势,匠心提炼“徽州盆景”的文化内核,高效链接宣传资源,助力村庄打通“非遗+旅游”、“非遗+电商”的产业脉络。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718111034.jpg

  办实事,打造金名片:让非遗研学活起来

  汪恒充分发挥媒体人的独特优势,精心摄制徽派盆景微纪录片,在省市媒体平台重磅推出,让“游龙式”“扭旋式” 等经典技法,以及“一寸三弯”的美学精髓传遍四方。今年年初,汪恒参与组织策划了卖花渔村徽州盆景艺术展,吸引全国游客18万人次,卖花渔村从深山古村蝶变为文化旅游新地标。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718111041.jpg

  当下,正值暑期研学热,汪恒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积极积极筹划,量身打造的“沉浸式非遗课堂”惊艳亮相,“非遗+研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7月17日,来自北京的30 余名学生来到卖花渔村,参与沉浸式体验徽派盆景制作技艺。在省级非遗传承人洪定勇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化身“小小园艺师”,亲手修剪梅桩、塑造盆景,在实践中深刻感悟“盆景藏意境” 的千年匠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非遗传承的种子。

  见实效,点燃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原来盆景不只是种树,更是在方寸天地间雕刻时光,赋予草木以生命与哲思!”在卖花渔村,这样的惊叹正成为青少年文化认同悄然萌发的生动注脚。文化特派员汪恒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系统性教学”创新模式,如一座无形的桥梁,将古老的徽派盆景艺术与年轻一代的心灵紧紧相连,使沉寂的非遗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718111048.jpg

  而此次聚焦“非遗+研学”的深度碰撞与汪恒的精准赋能,更标志着卖花渔村文化振兴的又一次跃升。徽州盆景的非遗技艺在互动研习中实现价值裂变——看得见的是研学活动的蓬勃开展,摸得着的是村民增收、产业延伸、品牌增值的实效回报。

  展望未来,汪恒与卖花渔村的共识已清晰锚定:将研学实践推向常态化、精品化、品牌化的更高维度。文化薪火在此点燃,振兴引擎于此轰鸣,文化特派员制度正在广袤乡野间播撒火种、启动引擎、收获硕果。(段红霞,鲁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