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信息,是创作者情感、思想和人格的直接反映。优秀的书法都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文学的滋养、文化的传承、心灵的寄托。就此而言,当代书法家黄欣笙先生的书法所体现出来的自然之道,处处洋溢着艺术境界与内在的气韵之美,充分表达出书法的神采,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正大气象,达到书法的美感与人文意趣的双重高度,蕴藏着当代美学价值和精神文化品格。
书法的美感来源于人文内涵和审美韵趣,即所谓的“书以载道”。作为著名书法家,黄欣笙先生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人格修养的艺术家。他的书法立足传统,精研古法,继承先贤,同时又不忘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与格调,又不失现代书法的创新与个性。书法于古拙中见雅致,注重表达笔墨意趣和人文情怀,再加上他思维奔放与性情率真,使得书法独具匠心,灵动自然,韵味深邃,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之美,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千姿百态,更在于内涵上的深度和广度,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情感与思想,蕴涵着他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认识。黄欣笙先生在书法创作中追求“入静、入古、入道”,表现为丰富细致的用笔技巧、沉着畅快的行笔方式。点画之间的安排极具视觉张力,既能够做到彼此照应,又能够做到相互顾盼,笔意浓浓,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遒劲,带有他本人个性所赋予的沉着、劲健生动的美感、气韵兼备,营造出一个宽博遒丽的艺术格调和恬静闲适的自然书境。其作品不论线条,还是章法、布局都非常精致独到,充分表现出对笔势、结体和整体气息的处理和把握,体现出书法的品格、气质、风骨、境界;赋予作品以思想、情感的心态。这样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表达,体现出他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从黄欣笙先生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中,让人感受到的是其书作生动而不失法度,雄厚苍劲飘逸、自然流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不论立意、格调、韵味还是情感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于臻于化境的灵性;其用笔、结字、墨法等相辅相成,让人感受到书法的精神美,并反映出了个性气质和人文情怀。品读他的书法自然中蕴涵着严谨,苍劲间流动着情怀,彰显着内心的宁静和魅力。黄欣笙先生的书法立足于传统审美的基础,是一种人格修养的表达,蕴含着特别的文化韵味。这种独特的书风是对传统精华的继承,既有古法、又有当代笔意,其鲜明的个性体现着他沉静的思考和人文情怀。通过欣赏其书作,窥其创作心态,意趣盎然,皆在不激不厉之中尽显淡然韵致,是其精神和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黄欣笙先生用灵动的笔墨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营造出一种个性意味非常浓郁的水墨情境,尽显精神气韵,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艺术家介绍】
黄欣笙,1958年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及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等。
【作品鉴赏】
诌议联墨双修的要素内涵
—— 黄欣笙
联墨双修风雅事;文心三省古贤心。
联墨双修,指的是对楹联和书法这两门艺术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旨在通晓其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概念说明了楹联与书法作为姐妹艺术的紧密联系,相结合可以形成联语与书法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文化人的责任,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积极态度。联有格律,书法有法。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应。楹联用书法的墨趣,而彰显形式美,面向大众;墨也因联而显文化底蕴。两者互相衬托,使其更具有文化价值。
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充分发挥了汉字的优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称之为挂起来的诗,是人类文化中的奇珍,自古至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书法,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鲁迅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东方民族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并非仅仅是写字,是中华文脉的薪火相传,是学问才情、文化品位的反映。
汉字,是楹联的灵魂。书写必须认真对待其规范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的形态美、意义深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和灵魂。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和书法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汉字,基本是方形的,通过点画的粗细、结体的伸缩、线条的扭动,构成章法各异动人的形态,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
楹联是书法的重要内容,书法是楹联的载体。如何体现联墨的内涵,要注意七个方面:
一、联语,意境是楹联的灵魂。要讲究立意高雅,讲究联律,避免平仄失律、对仗不工。讲究文辞,避免文理不通、合掌、内容低俗及犯忌的联语。以免在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及艺术误导。
楹联学的开山之祖——梁章钜,在楹联创作上有着显著的贡献,是其作品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深受后世赞誉。在对联创作中,他从不同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多元化的楹联审美标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在楹联形式上要“工切”。“工”是要求,对仗要工整。认为,“对仗工整”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上下两联词类必须相当;二是上下两联平仄要和谐。“切”是要求内容与题目或题咏对象要切合。谓之“工绝”。《楹联丛话》卷之十一“集句”有云:“闻有集前人句题酒家楼者云:“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可谓工绝。”工绝,是楹联对仗的最高追求,也是楹联形式美的最高境界。强调了四个关键要素:1.注重创新:追求“自出新制”“不落窠臼”、“不屑拾人牙慧”,语言形态应“未经人道语”,命意上“意匠新巧”、“设想奇创”。2.语意丰厚:除“语新”外,要做到“不著议论”的形象化、非直露的“蕴藉”和具有“暗示义”的“言外意”。3.状景精到,“情景怜称”:描写要逼真,融入与现景相称的真实情感,做到“亲切有味”、“旨近而味远”。4.崇尚自然:以自然天成为上,反对人为雕饰,用典应“使用无痕”,要求对仗自然、天然,达到“集句天成”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到梁章钜在对联创作上的全面考虑和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联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梁章钜生活的时期,正处于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将强烈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和担当责任精神,展现在思想、言行、操守和作品之中,是值得联墨人学习的。
撰楹联(对联)的基本特点:
1、对联是由上联、下联组成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称为对联。
2、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楹联两行是不须押韵的。
3、对联的单句中每个节奏点间平仄规则是:按声律节奏,二字为一节或按语义节奏分节,每节的最后一个音节为该节的节奏点,每个节奏点间平仄要交替。上下联之间的对应节奏点位置,平仄要相反。具体平仄规则:
①.一言联格律。
上联: 仄,下联: 平。
②.二言联格律。
a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b上联:平仄。下联:仄平。
③.三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b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④.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b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
(第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平仄分明。)
⑤.五言联格律。
a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b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
⑥.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
⑦.七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句式五不可不论。)
⑧.八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言联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如:
b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⑨.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
⑩.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
⑾.十一言联有四七言相加或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十二言以上照此类推。
4、词性要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5、需要注意的避忌问题:
①.在一副对联中只能采用一套声韵标准,不能上联依“古韵”,而下联依“今声” 。
②忌合掌。
③.忌不规则重字。
④避免三仄尾,忌讳三平尾。
⑤有在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如当句自对、叠字对、交股对、借对等,均可视为工对。
二、毛笔。“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常好的毛笔具备四个特点:1.尖。笔头合拢后,笔锋尖锐,不秃且具有弹性。2.齐。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3.圆。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书写时线条浑厚。4.健。具有弹性,展开后易于收拢并恢复原状。
毛笔有三种类型:狼毫、羊毫、兼毫。1.狼毫:笔性质坚韧,弹性强,写出来的字笔画劲遒流丽。适合书写行、草。2.羊毫:笔毫柔嫩精细,笔头肥厚滋润,着墨容易,由于比较柔软,适合写篆、隶、草、行。但初学书法者较难掌握。3.兼毫:兼毫弹性适中,刚柔相济,适合书写楷书、隶书、行书。易于初学者掌握使用。
毛笔的关键是笔尖,会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在挑选时,最好先试用一下,用水在纸上画画或写字,看看笔迹是否流畅、笔锋是否好掌握等。
三、墨汁,好的清香弥久,书写流畅,耐水性强,不易褪色。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之分,各有特点:油烟墨,色泽黑亮,有光泽,书写流畅,耐水性强,不易褪色,适合长期保存的作品。松烟墨,色泽灰暗,无光泽,书写略显粗糙,耐水性一般,适合制作复古风格的,追求古典美感的作品。
四、墨法,是书法血肉灵魂的体现。是对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目的是使墨更好地表达用笔。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矣。”。说明了墨法的重要性。讲究墨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笔法在书法中,随笔法的变动。不可遮盖笔法,不然便是错的用墨方法。苏轼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墨法作为其血肉,能使作品有神采。
五、宣纸,有生宣纸和熟宣纸,还有粉笺和蜡染的区别。生宣,是未经烘干处理的纸张,具有更高的吸水性,耐光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色。熟宣,是经过烘干处理的纸张,具有耐光性,不易变色,吸水性较差。粉笺,色泽洁白或彩色,质地细密表面光滑。蜡染,表面有滑滑的感觉,着墨显得很亮。总之,宣纸各有优缺点。
六、书体。篆、隶、楷、行、草,有各自的主要特点: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对称平衡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写出的字体具有圆润、遒劲的美感。适合写带有思想情绪、别离、忧伤情绪的联语。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古朴典雅。较适合写人情联语。
楷书,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运笔有度。适合书写的内容非常广泛。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相互交叉写,必须保持整体风格基本一致,使整幅作品浑然一体。
草书,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相对不足。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化与连笔,章法多变灵活等,注重墨色的变化。
联墨作品,通常以隶书,楷书,行书为主。但为了丰富自己的审美,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确定。
历史上有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帖》融合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这件作品不仅融合了上述多种书体,而且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变化字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刚柔、方圆等,以及速度和强度的调整,形成了一种符合“击节而歌”的韵律节奏。展现了一幅诗书如歌如画的旷世杰作。
值得一提是写大字与小字的技法,苏轼有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观点是对书法艺术中处理大小字体的深刻观察和总结。
七、章法。孙过庭《书谱》“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意思是:毛笔不能徒劳地使用,下笔一定要有章法。章法,是指布局和谋篇。即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等的关系的方法,亦称“大章法”。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还包含作品中的墨色、落款、用印等。
墨色。墨分五色的观念,是古代根据阴阳五行哲学原则而形成的。(1.焦墨,即是黑而有光亮。2.浓墨,是墨色的黑度,次于焦墨。浓墨因加入水分,虽黑却无亮光。3.重墨,是对比淡墨显黑一些。4.淡墨,水分加多了成灰色。5.清墨,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墨色的变化,影响到章法布局的艺术效果。墨色的湿润枯燥,是在书法中用笔时的自然变化,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或修补的,才能真实地表达人的内心起伏变化,呈现意境。篆书、隶书、楷书书法创作中,浓墨最见精神,一般都以浓墨为主。淡墨,有清淡、自然的感觉,适合行、草书。 无论干淡、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即淡而不暗,才能达到深远朦胧的境界。
落款,源称“款识”,原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器皿原由的说明。后用为对书法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上款,字要比正文要小,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题书作赠送对象,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也才能给人美的感受。如只是单名,同样写。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写或“正之”、“正书”、“指正”、“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下款:题作者姓名。在书法作品中,签字可以是真实姓名,也可以是笔名、艺名、斋号等。这取决于作者的个人喜好和想要表达的身份认同。落款中用到的时间,公历、农历不可混写。前面写了“录×××”,后面就不要再写“×××书”,避免用词重复。落款时作者名字上面要空半字或一字,让人一目了然。字体风格可与正文相同。
落款的形式有三种,要根据作品正文后面空白而定。
1、短款: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2、长款:即在短款署后,再加上创作该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3、穷款:一般是留白很少,只落作者姓名或名号。
总之,书法落款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艺术工作。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技巧,更需要发挥作者的个人审美和创意。只有这此,才能创作出既有内涵又具美观的书法作品。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一幅作品盖印之后,即表示完整结束,使用印章应注意几点:
1、名章及闲章,不能盖在书写的字上。
2、要用篆书印章,不可用隶书或者楷书的印章。
3、要用书画专用的印泥,颜色有很多种,通常可选用朱砂红、仿古色、黄磦色、朱磦色等,鼎级朱磦质感好,盖出来印口清晰,红中略带黄,很雅观。
4、书法作品一般盖两到三枚印章:
引首章。有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通常盖在书法作品的右上角,作为开篇的标志和引导观众的视线的作用。不可盖在落款被赠人的名字之上,有失敬之嫌。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的章,一般至少有一枚。可以分为“姓章”和“名章”。两者可以大小一致,朱、白相配,这样可以使视觉更丰富有趣。
闲章,是一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印章,可以用于书画的任何部位。闲章,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吉祥文字印章,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近代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尽管名为“闲章”,实际上并不“闲”。闲章,可以是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层次性,增添了典雅、古朴和文化气息,还起到了调节章法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体现学识与修养。
古人在落款和用章时十分讲究的,有用章的礼仪:是小辈给长辈或者上首领导书写,用名章;同辈之间的交往书写,用字章;是长辈或者上级领导给下属人写,会用别号章,如果不懂这些就容易贻笑大方。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习联墨,其实没有速成法,揠苗助长会适得其反。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才能够取得成功。书法看起来虽似高深莫测,然只要不畏艰难,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只有好的联墨,才能够提升更高的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孙过庭《书谱》云: 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联墨双修”的目的,是要达到:既是联人又是书法人,“通会之际,人书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