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 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它铸造着 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而文化自信是促成这些目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Culture invigorates the country, and culture strengthens the nation. Without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without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there will be no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e is the backbone and soul of a nation. It casts the heart and character of a nation and a nation. Only with cultural confidence can a nation stand in the forest of nations in the world. Only when the people has faith can a country have strength and a nation have
《 中华英才 》
2025.8.1 第15期 总843期 文/宗和
国家级权威媒体《中华英才》刊名由邓小平题写
北京御素蓉中医院院长、上海融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自明
在中医传承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以独特的轨迹,为这门古老学问注入新的活力。现任北京御素蓉中医院院长、上海融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关村中医药科创联盟首席专家等12项学术职务的陈自明,便是这样一位在跨界之路上不断探索的行者。从化学合成领域到中医传承创新,他用跨学科的视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与中医的结缘,对陈自明而言并非偶然。在他16年化学合成工作中,长期的化学污染环境让他亲历健康困扰,也目睹同行退休后遭遇的健康危机。这份切身体会,让他在1997年毅然转向健康领域,开启了近三十年中医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之旅。没有传统中医院校的背景,他便以“问题导向”为钥匙,在古籍文献与临床实践中自学摸索,将化学专业练就的严谨思维,融入对中医经方的解读与实践。
北京御素蓉中医院——陈自明/院长•在北京出席第六届慢性病防治大会
在他看来,中医的传承不应固步自封,创新也不该脱离根基。于是,他带着有机合成、萃取提纯的技术积累,开始尝试用现代科技语言诠释中医智慧。他关注到中药里的分子世界,探索它们如何形成功能性的超分子体,试图解开传统方剂“君臣佐使” 背后的物质基础。这种探索催生出独特的研究路径——将BHS超分子技术与非遗炮制技艺相结合,让古老的炮制工艺在现代科技的映照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理念,而陈自明让这一理念落地在了日常生活中。几十年如一日饮用养生茶的习惯,让65岁的他在脑血管功能检测中获得98.75的高分,血管活力堪比30岁年轻人。这份亲身实践,让他更加坚信:传统养生智慧需要科技赋能,才能真正融人现代生活,成为守护健康的日常力量。他常说,中医不该是模糊的经验之谈,而应找到与现代社会对话的方式。
陈自明与同仁探索中医药学
在传承的路上,他始终思考如何让传统中医“说现代话”。他不满足于技艺的复刻,更着力于让非遗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对话;作为高级中医讲师,他开发“BHS组学与时辰药理”等课程,试图用更系统的知识框架传递中医思维;在临床实践中,他推动“数据化舌诊”,让中医诊断指标变得可量化、可追溯。他相信,只有让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中医才能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跨界的优势,让他在中医研究中看到了更多可能。他将化学计量学、AI算法引入中药复方研究,尝试将“经验方”转化为“数据方”;以“三元论”为基础,建立慢病调理与健康管理的指标数据库,让中医调理有了更精准的依据。在长三角的某家三甲医院里,他推动的BHS药食同源调理技术验证,让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管理有了新的实践路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主导的“中医药膳-BHSn+营养体系”技术研究,因其在慢病调理(包括病毒防治)方面展现的潜力,已被某医疗机构列为重点推广技术。而在脑卒中预防领域,他主导的研究被某医疗机构列为重点推广技术,用科技手段践行着“治未病”的古老理念。
陈自明与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上海代表团主任、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执行秘书长李晓松(左)参加学习
对陈自明而言,中医的传承从来不是守旧,创新也不是割裂传统。他常给年轻中医人分享“四把钥匙”:用显微镜验证《黄帝内经》的智慧,用数据化让诊断更精准,用元宇宙思维传承师承文化,用跨界创新融合古籍深度与科技锐度。在他看来,区块链追溯道地药材、AI辅助辨证、“时空医学”数据库的建立,都是让千年中医智慧不被时代淘汰的探索。
如今,65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对探索的热忱。每日饮用的养生茶,不仅是他践行
“治未病”理念的日常,更成为传统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从染料工程师到中医探索者,陈自明的跨界之路,或许正是中医在当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唯有扎根传统,拥抱时代,才能让这门古老学问在岁月长河中,始终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