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陈一源|丹青不朽·文脉宗师——笔墨 流转间读懂中国的精神图腾

2025-07-14 11:54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陈一源沉浸于笔墨世界,每一笔勾勒、每一抹晕染,都倾注着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在他的笔墨流转间,中国的精神图腾跃然纸上。  那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本次展览,将带您走进陈一源的艺术天地。在这里,您能领略到他精湛的技艺,感 受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同透过他的作品,读懂中国精神图腾 的深刻内涵,探寻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奥秘,领略这位文脉宗师独特 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风采。

 

 

陈一源,红墙艺术家,2024 年“五一”全国劳模,四川成都 彭州市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 先生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平 生爱诗词,略通丹青,偏好书法,亦用力于中医与 长寿养生。 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 副主席 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乡村振兴诗书画院院长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商联合会荣誉主席 孙中山博爱基金会高级顾 问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 评审团主席 中国周易专家委员 会名誉会长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副院长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特邀名誉顾问 加纳共和国驻华使馆 特邀文化顾问 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 世界文化推广大使 国家美术师润格评审委员会艺术顾问 近年,有诗词、杂文和书法作品集问世。他在研究了 中国 近代三大显学后,在学界首倡《彭学》应该成 为中国的第 四大显学。 先生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 以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乐事。多年以来,先 生喜欢的一句话 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 言。" 有 人选择了当下的苟且,有人选择了诗和远 方,他 选择了"苟日 新, 日日新,又日新"。 陈一源先生认 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 书法 是我们 中华民独有的国粹,中国书法不仅仅 是艺术,它  还有远远高于艺术的东西。西方所谓"艺 术"只是一个 近 100 多年来才在中国叫响的舶来词 汇,在没有" 艺术"之前, 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 2000 多年了。 书法可以涵盖艺术, 而艺术绝不可能 涵盖我们中国 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 方人永远 望尘莫及的一 座文化高峰。 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 生去做好文化 积淀 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 本功,才有可 能出现"下笔 如有神"笔尖下的精妙表 达。西方艺 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 在三维空间里面 的一种技术 活。 纵观世界艺术史,我看到许多作品 都只是停留在"术" 的层面 玩技巧,而没有上升到"道 "的层面,中国好 的书法作品都是 灵魂的结晶,是在 "道"层面上的高 维呈现,二者不可同日而 语。 学习 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 能写 好 有品位的书法作品的。有经云: "寂然不动, 感而 遂通","运用 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 理, 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 痒。因此, 主动捍卫中 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 量一个中国书 法人 有没有对自己祖 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 度。中国书法不仅 有法, 有形,更重要的是还得有 神和韵。 学习书法的过程除了练习技法之外,也是一 个人格提 升和灵 魂修炼的过程。学书,功夫在书法 之外。中 国书法的底层逻 辑不仅是技法,个人才华 与天赋, 更是坚实的中国文化底气 和书法人的格局 与情怀。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 文化瑰 宝,我们 中华文化必将引领世界,中国书法 这种独 具魅力的文化形式 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 喜爱, 它也必将会永远在人类的文 化史上闪烁着耀 眼的光 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