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中国文艺名家:刘中光】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5-01-04 19:23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前 言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中,时代的经典之作是文化极具重要的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文化语境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他们以其精湛的笔墨和壮丽的构图,在探索中奋进,传承与拓进并举,彰显出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讲述中国书画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审美意蕴,以此来促进民族文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中国年度文艺名家”数字主题云展,将推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艺术人物;融“崇德尚艺·笃行致远”的理念,更好地深入经典、传承经典,以鲜明的笔墨境界,传承和挖掘经典文艺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情怀,以时代精神焕新传统经典,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画被视为心性的表达。作为一位“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家
刘中光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无论是其笔墨意象,还是精神气格而言,他的山水都传达出深刻感悟与独到的见解,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相契合的转化。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精神饱满的架构,旷达的个性,创造的精神气度,展现出他内在的蕴藉和学养。在有诗性、有感染力的同时,赋予饶于生趣的内在境界和时代气息,使观者在有限的视觉符号中体味无限的意蕴。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刘中光先生内心修养、襟怀气质、精神境界的外化,展现了绘画艺术独特而丰厚的魅力。

        刘中光,号半梦山人、一统楼主、逆风散人、野风,湖南娄底涟源市石马山镇扶胜村人,当代实力派水墨画家、原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每届三年)、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水墨巨匠艺术研究院会员、景天名家书画院艺术家、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中国民盟(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三湘儿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金陵印社顾问、名誉社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娄底市、长沙市、娄底经开区、长沙望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娄底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名誉副主任等。

主要成就有:

       1、20年前曾三次有幸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展並入编各大展作品集(其中两幅被收藏);

       2, 2012年4月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国家画院成功举办了“乡关何处”刘中光山水画展暨学术研讨会,並获得了刘龙庭、王鲁湘、张晨、韓墨、徐沛君等十多名著名全国专家学者及诗坛泰斗、国务院参事室文化顾问、著名文艺评论家、90高龄的丁芒老先生等人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等百多家网络媒体报刊杂志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导;

       3、本人作品曾入展过在中囯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宋庄及全国其它场館展出的重大展览;

       4,曾先后荣获过中国山水画200家、300家、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全国百名山水画家、中国十大传统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5,荣获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颁发的德艺双馨艺术名家牌匾;

       6,作品先后七、八次发表于《中国书画报》及其“作品评晰”“画家榜单”栏目、《西部学刊》“西部名师”栏目、《新版传世名画》、《中国当代翰墨精品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美术大观》、《美术博览》、《中国收藏》等众多权威典籍及报利杂志;

       7,曾经九次由中国邮政等三部门邀请将本人作品编入其个性化邮册的邮票、明信片、纪念卡之上;

       8,本人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画院(共两幅)、长安画院、彭德怀纪念馆、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周年大展组委会、谢冰莹故居基地、娄底市博物馆、娄底市美术馆、河南亚亨置业有限公司及全国各地场馆、藏家广泛收藏。

请横屏模式观看

刘中光诗选:

一.

乱藤萧瑟晓风寒,

苍鹫啼松野月弯。

一挂玉泉傍板屋,

半山烟树锁雄关。

新诗常与老猿和,

好酒每邀樵客贪。

读罢离骚黄菊赏,

夜来裸卧对南山。
 

俯仰天地入南窗,

花开叶落与低昂。

渊明翠柳无华屋,

子美清溪带草堂。

蝉满秋山闻律吕,

风生春水读文章。

人生到此须行乐,

米酒新醅劝客尝。
 

三.

丹青早慕解元唐,

也染清池学二王。

宪伯英年归彩笔,

子山晚岁出华章。

久经忧患埋秋水,

常找生涯奔异乡。

涟水新城凭眺处,

河山次第几滄桑。
 

落拓求生久远征,

物华芳谢客心惊。

运因华盖横荆杞,

霜恋青絲杂落尘。

俗眼豈观千里骥,

壮心难请弱冠缨。

只将缣素描太岳,

尽写翻江倒海情。
 

题松竹梅

一 .

 经临霜雪几多时,

屹立横斜无俗姿。

不待春风荣百草,

风骚各领奈何之。
 

二.

岁寒凌霜雪,

拔地指云天。

艳共凉心暖,

岂向春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