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今天的中国】—为人民而创作丨记著名画家:黄曙光

2024-11-29 14:50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前 言

       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工作论述的引领下,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坚定不移地朝着复兴之路前行,彰显了艺术家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展示了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继往开来,一代代艺术家立足生活,探寻灵感源泉,潜心创作,心怀理想,追逐梦想。他们以墨传情,用灵动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书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他们的作品都是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寄托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本次展览承载着更为深远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将推出优秀文艺工作者与文艺界先进典型,展现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书画经典,倾情抒怀,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艺的力量。       
       史诗源于历史,艺术源于生活;生逢伟大时代,要有与之匹配的艺术表达。作为当代著名画家,黄曙光先生崇德尚艺、立足传统、充分吸收传统古法的基础上追求突破和超越,赋予作品生动的气息和情感共鸣,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再现,更是内在情感和精神境界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诠释,传达出对生命、情感、美感的独特理解,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触动着观众内心最深处的共鸣。在数十年艺术创作实践中,黄曙光先生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的精品力作。他不断探索、突破一个又一个阶段,融通传统与现代,融会形态和神态,拓展了中国画的理念和审美表现,形成了自己既坚守传统笔墨,又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语言,为书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情感表达,书写了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黄曙光,四明。1960年生。师承王守华、刘文选、陈启元、石谷风、葛介屏、李明回、许云瑞、闵学林、马其宽、程宝泓、黃发榜等。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国家二级美术师。
       中国文创艺术家联盟理事会理事。
       中国文创艺术家联盟安徽分会主席。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渐江画院、中国翠竹林画院、中国青藤画院画家。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政协原巢湖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政协芜湖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委员,政协无为县第十屆、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委员。出版画集九本。先后在日本、上海、宁波、济南、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地举办个展二十余次(其中合肥和宁波展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作品被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藏家收藏。

水墨清凉
许冬林

       无为,是个并不太小的古老小县城。历史久远的护城河,白水绕城,河边垂柳依依。在淡月笼罩的暑夜,凉风习习,沿河散步,仿佛逶迤在宋时的纸上黑白里。
       散步的时候,有时会遇见一位并不太老的先生,穿中式对襟上衣,齐齐一排布纽扣,沉静儒雅。这时,我会轻声跟身边的家人说,那是黄老师——画水墨的黄曙光先生。
       黄老师的画作,我近些日子特别喜欢他的水墨芭蕉,还有荷花,意境清凉深远,又空灵生动。

       黄老师居住的小区里也有一丛芭蕉,郁郁苍苍,繁衍生长足有十几棵,挤成一个芭蕉家族了。我第一次路过,心想:哦,这是在哪里见过呢!想想,是在黄老师的画里。黄老师的窗外,正对着这丛芭蕉。
       黄老师的芭蕉图,水墨淋漓,枝叶浓淡相宜,婆娑摇曳中,总让人想起那是雨后的芭蕉。是在黄梅雨里沐浴之后的芭蕉,雨停了,天空明净,芭蕉的叶子垂垂在微风里,上面犹有水气漫漶。
       欣赏过他的一幅雨后芭蕉:也是黄梅天,雨后黄昏,芭蕉过雨之后枝叶蔚然成荫,左边旁逸出来的一片芭蕉叶上,停栖着两只小鸟。两只鸟,一只立起,一只半隐在微垂的蕉叶上。它们仿佛在这片绿叶的岛上临风纳凉,也不唧喳言语,只是随意欢喜。芭蕉荫下,还探过来几小丛竹叶,叫人想起晋代王子猷雪夜泛舟,去寻访好友戴安道,见与不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情意在里面。

       黄老师的芭蕉图,有时是瘦竹伴芭蕉,有时是梅花伴芭蕉,或者竹菊芭蕉相伴微雨里,清凉,却不寂寞,这是草木中的谦谦君子在相伴相惜。
       在构图上,他追求作品里物与物之间的协调。正是这样的协调,使作品透露出一种深情,使画境别有一种深远的意味。
       今年的伏天,算是在黄老师的墨荷下避暑乘凉过完的。我最喜欢的,是他笔下的荷。莲叶团团,高低层叠俯仰生姿。一茎含苞的新荷亭亭出水,又嫩又娇,好像薄薄的少女在水一方。也有怒放的红荷,低低地开在叶与叶之间,一派俏也不争的雍容和大气。这样的荷,墨色浓而不糊,淡而不水,意境澄澈空明,荷花的高洁清逸之气漫溢在黑白之间。

       黄老师画的荷,我以为都是清晓时分的荷,光明,洁净,挺拔,生机勃勃,不消极避世,不存怨气暮气。我每每赏览这些墨色夏荷,就觉得有风透过宣纸徐徐而来,于是翠盖翻涌,露珠滚动从叶面坠落,一股清凉潮湿的荷香气息弥漫,弥漫……水泽莲荫之下,清宁洁净如庙宇。
       这是墨荷。用墨清新高雅,用水把水用到极致。这是中国画,把一个黑,和一个白,用到无限。文气,清气,大气,最后达到虚和之气。
       很少见人画墨色牡丹,但黄老师画。他敢画。他有这样的胆气和深厚的悟性。牡丹是贵气的,墨色牡丹画得不好的话,会失了贵气,只落得潦倒落魄。
       曾在黄老师的一个讲座上见他现场画牡丹,水墨牡丹。黄老师提笔沾墨,浓淡点染之间,便见几朵墨色牡丹在一丛枝叶的簇拥下盛开来。我疑心这是开在晓月笼罩之下的牡丹,虫响停歇,花园寂寂,露水濡染着浓墨的叶子,和浓淡相间的墨色花朵——富贵牡丹,如晨睡初醒的美人,雍容而清凉;窗纱隐约,她美得有种渺渺远意。
       我欣赏墨色牡丹,欣赏这样一种低调的奢华。《红楼梦》里,生病的薛宝钗不着艳色绫罗,只寻常打扮,坐在床边做着针线活,让人看了,别有一种妩媚生动。墨色牡丹大约就有这样的情味,是明明出身富贵的美人,却意不在炫耀繁华。她秉持一颗清凉宁静心,隐逸民间,自在盛放,应对流年。

       中国画里有哲学。哲学就在这深深浅浅的墨色里,画者在表现,而观者要靠自己去悟得。
       黄老师画苍松,笔墨厚重凝练。古松枝干奇崛盘曲,苍劲有力。虽是老松,依旧墨色参天,生机昂然,不见秋气萧索。临纸对松,倏忽之间,观画者仿佛也直上凌霄峰顶,在松荫下,放怀远望,松涛如海,山下尘世人寰如尘芥——就这样登上了无上的高度,感受了无尽的清凉。是天地悠悠,千古悠悠。
       要读经,戏剧,围棋,太极,气功,中医,另外书法练习必不可少,这些都是中国画必备的要素。从围棋里去悟画面的构图,从太极里去悟画面的开张之势……一个画者,在水墨江山里清修,从始至终,原是这样一个悟道者。

       听说黄老师喜收藏茶壶。他的收藏我没见,但是,却见他画过的许多墨色茶壶。他的壶,枯湿浓淡之间,朴拙而饶有古意。在画里,他的壶常与松竹菊荷相伴,端然在几,不入俗。所以,我常浮想,那样的壶里,盛的应是秦朝的明月,是晋代的雪,是唐朝的溪水,是宋时的荷花香……在幽幽古意里,一只壶,格外风雅地,透着时间浩渺无际的凉意。
       ……
       想想,中国的水墨画真是神奇,不过是一水一墨,一白一黑,就变幻出那么丰富而深远的世界。在五行里,墨属火,水火原本不容,可是在一张宣纸上,墨和水结合,不仅滋生出竹木花草山川人物,而且,还赋予它们和他们以风神姿态,这,全凭的是画者的一只笔和一颗心了。
       在无为这个古老县城里,黄曙光老师临水而居,与芭蕉为邻。在宋时风韵犹存的护城河边,他沐着清凉之风,画着清凉之物。在水墨浩浩的黑白世界里,有清凉事,更有衣冠简朴清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