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近年来,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多地以考古成果为依托,以保护促发展,以融合促传承。本报记者赴多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访,呈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当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给居民、游客带来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宾阳
“哇!万年前的先民就住在这种洞穴啊!”“每一件文物都浓缩着史前先民的生活智慧,真了不起!”“仿佛穿越到上古时代,太神奇了!”……国庆假期,一批批青少年来到广西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验史前文明的魅力。
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年代约距今1.2万年至7000年,是我国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遗址。2021年,甑皮岩遗址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10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立项,并于2013年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在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由遗址保护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包括甑皮岩遗址、遗址展示馆、小平足迹馆、智慧女神广场、模拟考古乐园、时光隧道影院、万年智慧体验馆等,集展示、研究、教学、研学、交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向观众展示万年以来桂林地区史前人类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桂林史前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
“近几年,我馆年平均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每年讲解接待200余场次。”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阳引介绍,自建馆以来,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致力于青少年考古科普教育,出版了《寻访万年前的桂林人》《公众考古从娃娃抓起——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考古的探索与实践》等科普读物,探索我国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果惠及公众的新思路。从2004年的“甑皮岩考古夏令营”,到2015年“甑皮岩公众考古大篷车”走进中小学校园;从2009年模拟考古乐园的建设,到2023年甑皮岩公众考古研学夏(冬)令营的创办……历经10余年探索实践,逐步创建了“少年考古”的公众考古品牌。
“甑皮岩人通晓自然,洞穴选择多以南向洞口为主,既可躲避凛冽的寒冷北风,也能享受照进洞穴的冬日暖阳,保障身体健康。”多次到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参观的桂林市叠彩区中学生张静静说,甑皮岩人彰显了早期人类的智慧和生存实践,遗址博物馆让这些信息穿越时空,传递给今天的人们。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基层文旅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也为当地人才培养和就业搭建了平台。2018年以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相继建成游客服务中心、万年智慧体验馆等研学服务设施。同时,配备专职研学老师,并面向桂林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充实研学师资力量。
与此同时,遗址公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当地开展研学。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相继推出“少年考古记”与“万年文化·远古科技”两个主题共6个项目的精品研学课程,讲好桂林的“万年故事”;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走进五彩三月三”“端午妙趣游园会”等主题研学活动超100场次,举办研学夏(冬)令营十几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除此之外,遗址公园夜间开放、打造公共阅读空间、举办“遗址公园电影月”和建设博物馆分馆等举措,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文化服务。“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进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世界。”阳引说。
遗址公园依托丰富的史前文明内容,还安排工作人员相继走进广西南宁、北海、贺州等地开展甑皮岩史前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桂林周边县(市)中小学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文化志愿服务。“我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以文旅融合的新突破、新进展,继续完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配套管理和课程设计。”阳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