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茂--国际艺术精英

中国丹霞前言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中国丹霞地貌,是镌刻在华夏大地上的瑰丽诗篇,亦是大自然亿万年雕琢 的地质奇观。2010  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携手组成“中 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让这一抹震撼人心的 “中国红” ,走向世界,惊艳全球。

丹霞地貌的诞生,是一部跨越漫长时空的地质传奇。远古时期,内陆盆地里火山喷发,炽热岩浆与奔 腾河流共同作用,将富含铁质的砂砾岩层层堆积。历经漫长氧化,岩石被染上浓烈赤红,奠定了丹霞地貌 的底色。随着地壳不断抬升,岩层裸露,又在风雨侵蚀、流水冲刷、风力打磨等自然力量的精雕细琢下, 逐渐塑造出如今形态各异的丹霞景观:高耸入云的峰林,犹如大地的卫士;深邃幽静的峡谷,藏着岁月的 秘密;圆润奇特的岩洞,见证着时光的流转。每一道纹理、每一处褶皱,都是大自然书写的地质密码,诉 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沧桑巨变。

在众多以艺术形式展现丹霞之美的创作者中,徐天茂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创作功底脱颖  而出,成为丹霞地貌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徐天茂先生 1963  年 4  月出生,字大盛、徐天大盛,  号六合居士、 磨剑阁主人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绘画系北京校区,师从崔晓东、李铁生、张值等名师,作为李可染再传  弟子,他凭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成为丹霞地貌画法的开拓者,现任中国

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  会员、龙虎山艺术院执行院长、海峡两岸 (  龙虎山 )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画家、  一级美术师 、中国职业美术家协会理事、画家。

徐天茂先生的丹霞山水画,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他对丹霞地貌的深刻理解  与独特感悟。在绘画技法上,他大胆创新,根据丹霞地貌的特点,创立了一套别具一格的丹霞山石皴法。运用中锋线条,精准勾勒出丹霞山石的裂纹与外形,凸显其硬朗质感,展现出山体的坚毅与刚强;以侧锋  表现山体坍塌剥落之处,生动地呈现出岁月的沧桑痕迹,赋予画面历史的厚重感;巧用点笔描绘丹霞山的  洞穴和窟窿,为画面增添丰富细节与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他巧妙地将中国山水画山石皴法三大  类有机融合,使画面点、线、面要素齐全,和谐统一,既有线条的流畅之美,又有面的厚重之感,还有点  的灵动之韵。在用色上, 他精准把握丹霞地貌 “色如渥丹”  的精髓,大胆而细腻地运用色彩,浓、淡、干、 湿墨分五彩,色阶层次分明,将丹霞地貌的雄浑壮丽与灵动秀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南方山水的秀润婉约, 又兼具北方山川的雄浑壮阔,于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开辟出一片全新的艺术天地。多年来,他深入丹霞地  貌景区写生创作,用画笔记录下丹霞的绝美瞬间,共创作了 168幅丹霞山水画,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艺  术珍品。

除了绘画,徐天茂先生在诗词创作上也造诣颇深。他热爱古典诗词,长期钻研古诗词格律, 日常外出 写生创作时,便将所见所感融入笔端,为龙虎山景区就写下近千首古典诗词,此次丛书中精选出 996  首

歌 咏中国丹霞的诗词。他的诗词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手法灵活多变,或描绘丹霞风光的雄浑壮丽,“赤壁丹 崖映碧天,峰林拔地入云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丹霞地貌的磅礴气势;或抒发对自然的敬畏 热爱,“山川胜景醉吾心,岁月悠然共古今” ,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或借景抒情表达 内心感悟,“人生恰似丹霞路,曲折蜿蜒韵自殊” ,富有哲理与诗意,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这些诗词不 仅是对画作的生动诠释,更是他情感与思想的抒发,为读者理解画作内涵提供了独特视角,使诗与画相互 映衬,相得益彰。这套中国丹霞系列丛书,是徐天茂先生多年来艺术探索与创作的心血结晶。书中完整呈现了 168   幅丹 霞山水画原作高清图,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画作的细腻笔触与精妙构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每 一幅画作都配有对应的诗词,诗画交融,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精心整理的 996  首诗词,不仅 展现了徐天茂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丹霞地貌的文化之窗;此外,书中还详细介 绍了中国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科普知识,使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对丹霞 地貌有更深入的科学认知,是一场艺术与科学完美融合的盛宴。

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一座桥梁,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丹霞的奇妙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艺术创 作的独特魅力,让这一抹丹霞之美,永远镌刻在人们心间,激发更多人对自然、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