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袖风范格局、定天下文化格局》中国艺术文化代言人

       《以领袖风范格局、定天下文化格局》中国艺术文化代言人,诗词领域代表铁凝老师、中国画领域代表李拾磊老师、花鸟画领域代表霍春阳老师、书法领域代表孙晓云老师,他们的作品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着民族的灵魂。

       他们以领袖风范格局,定天下文化格局。他们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海纳百川的胸怀。他们融合了天地万物之精华,汲取了古今中外之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都在这一格局中和谐共生,相得益彰。他们亦如领袖引领时代的气魄,高瞻远瞩,引领风尚。他们不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开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领略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艺术代言人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代言人。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是我们情感的纽带,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艺术的殿堂,感受其领袖风范的格局,领略其天下文化的魅力。在这片艺术的海洋中,汲取力量,传承文明,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化传奇,让中国艺术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李拾磊,四川成都籍,本科学历,金融、财务管理专业,中级茶艺师、珠宝鉴定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扬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九江市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荣宝斋签约艺术家、CCTV中视文化频道栏目签约艺术家、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顾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闪耀中国栏目特邀艺术顾问、由中国艺术人才基金会授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艺术荣誉、中宣部 “四个一批”文艺人才荣誉、国礼品牌形象代言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科罗拉多国际大学特聘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艺术委员会主席。


 

八尺全开山水系列: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之长城图》(248*129cm)


 

八尺全开山水系列国画《千山竞秀万里云》(248*129cm)


 

国画《十六字令·兼程》(180*97cm)


 

国画《十六字令·牧羊》(180*97cm)


 

国画《忆王孙·凌云》(180*97cm)


 

国画《渔歌子·醉会》(180*97cm)


 

花鸟国画《苍梧谣·芙蕖》(180*97cm)


 

花鸟国画《苍梧谣·荷塘》(180*97cm)


 

花鸟国画《忆秦娥·嬉游》(180*97cm)


 

花鸟国画《忆秦娥·鸳鸯》(180*97cm)


 

四尺全开写意人物:国画《渔歌子·清欢》


 

四尺全开写意人物:国画《渔歌子·真趣》

       在当代中国国画界,女性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艺术技艺,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一定位置,更在艺术成就上展现了非凡的实力。其中,来自四川成都籍的女画家李拾磊,无疑是艺术家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李拾磊不仅以其出众的艺术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以其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在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作为多个协会会员,她的地位虽然尚未达到顶峰,但她的作品造诣和艺术成就,已经足以让她在画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正值中青年阶段的李拾磊女士,其绘画创作上的潜力和前途无疑是无限的。她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完美,更在内容上追求深刻。她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她在研习艺术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刻苦勤奋的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李拾磊的绘画作品,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以其流畅的构图、和谐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创作的各类题材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展现出她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国画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在国际艺术交流中赢得了高度的评价。李拾磊女士以其卓越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艺术界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广泛赞誉。她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华夏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更在创作过程中释放出满腔的热情和活力。她的众多作品,无论是笔法、结构还是气韵,都彰显出她对传统书画艺术审美取向和在创作实践中的造诣。正因为如此,李拾磊的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大型艺术展览和受邀国际大型艺术交流展览,并屡获殊荣。李拾磊的绘画艺术,是美貌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她不仅以其出众的外貌和优雅的气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以其卓越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艺术的热爱和情怀,更展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李拾磊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她的山水画作品,虽然在艺术评价上可能会有不同声音,但总体上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誉。在国画艺术的世界里,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众多艺术机构、协会、艺术品收藏人士和业内专家的认可。

CCTV央视编辑部著名评论家:李义 2025年4月15日


 

孙晓云,女,汉族,中共党员,1955 年8 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和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晓云书法绘画》作品集、《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出版《孙晓云书小楷老子道德经》(八次再版)、中华传统德育经典——《老子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先后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多次举办“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作品展”等。


 


 


 


 


 


 

霍春阳,生于1946年,河北清苑人,美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天津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中国画系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铁凝于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

笨花(节选)由铁凝潜心6年打造而成

笨花村的黄昏不只属于西贝家,那是一整个笨花村的黄昏。

黄昏像一台戏,比戏还诡秘。黄昏是一个小社会,比大社会故事还多。是有了黄昏才有了发生在黄昏里的故事,还是有了黄昏里的故事才有了黄昏?人们对于黄昏知之甚少。

笨花村的黄昏也许就是从一匹牲口打滚儿开始的:太阳下山了,主人牵着劳作了一天的牲口回村了。当人和牲口行至家门时,牲口们却不急于进家,它们要在当街打个滚儿。打滚儿是为了解除一天的疲劳,打滚儿是对一整天悲愤的宣泄。它们在当街咣当一声放倒自己,滚动着身子,毛皮与地皮狠狠磨擦着,四只蹄脚也跟着身子的滚动蹬踹起来,有的牲口还会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呻吟。这又像是对自己的虐待,又像是对自己的解放。这时牵着牲口的主人们放松手里的缰绳,尽心地看牲口的滚动、摔打,和牲口一起享受着自己于自己的虐待和解放,直到牲口们终于获得满足。大多有牲口的人家,门前都有一块供牲口打滚儿的小空地,天长日久,这个小空地变作一个明显而坚硬的浅坑。西贝家和向家门前都有这样的浅坑。

牛不打滚儿,打滚儿的只有骡子和驴。

……

打完滚儿的牲口故意懒散着自己从地上爬起来,步入各自的家门,把头扎进水筲去喝水。它们喝得尽兴,喝得豪迈。再小的牲口,转眼间也会喝下一筲水。

向家的两匹骡子在门前打完滚儿,进了家,喝光两筲水,显得格外安静。它们被任意拴在一棵树上,守着黄昏,守着黄昏中的树静默起来。再晚些时候,长工才会把它们拴上槽头喂草喂料。

牲口走了,空闲的街上走过来一个鸡蛋换葱的,他们以葱换取笨花人的鸡蛋。以鸡蛋换葱的买卖人并非只收鸡蛋不收钱,因为村里人缺钱,卖葱人才想出了这个以物易物的主意,笨花有鸡蛋的人家不在少数。久而久之,卖葱人反而像专收鸡蛋似的,连吆喝也变得更加专业。他们推一辆小平车,车上摆着水筲粗细的两捆葱,车把上挂个盛鸡蛋的荆篮。他们一面打捋着车上的葱脖儿、葱叶,一面拉出长声优雅地吆喝着:“鸡蛋换……(呜)葱!”

……

就在卖油人将煤油提入秀芝的油灯时,一个人影儿正从东向西飘忽过来。这人个子偏矮,紫花大袄的前大襟被他掀起一角掖入腰间的褡包,一杆旱烟袋搭在肩上,烟袋的后边连着火镰和烟荷包。他走起路来身轻若燕,宛若戏台上的短打武生。每天的这时,他都要移动着碎步从笨花的最东头走向最西头。每天他都要从卖煤油的油桶前走过,每天煤油桶前都有打油的。每天打油的跟前都站着秀芝,每天秀芝看见他就像没看见。转眼间他的脚步所到之处就是笨花一条街。这时街上的闲人多起来,他们像专门等待着这个时刻,专门等待着这人的到来。或许这才是笨花村真正的黄昏。

这人叫五存,他这习惯性行为使他得了个绰号叫“走动儿”。此时走动儿正敦促着自己往一户人家赶,这户人家有个正等待他的女人。走动儿没有办法阻止住自己这每天黄昏时的走动儿。如果男女之间有一种见面叫做幽会,那么这就是幽会了。所不同的是,在这场幽会里已没有任何秘密而言。一街的人都在等待着这个几分浪漫、几分刺激的时刻,等待这个时刻的人里也包括了那女人的丈夫和儿子。

女人的丈夫叫元庆,也姓向,是个胡子连着鬓角的驼背。女人的儿子叫奔儿楼,奔儿楼上学,刚念小学四年级,却写得一手好字。过年时他写半个村子的春联,近两年向家写对联也找奔儿楼。元庆自家门上也贴着奔儿楼写的对联,这对联每年都是“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走动儿来了,走动儿走到奔儿楼家门口,紫花大袄擦着或新或旧的春联“潜入”奔儿楼家。这时元庆和奔儿楼便从家里“溜”出来,元庆扎个人堆,和大伙儿一起海阔天空起来;奔儿楼只靠在自己所写的对联上等待走动儿的离去:“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半顿饭的工夫吧,走动儿走了。奔儿楼便像个探子一样从人群里喊出元庆,二人一起回家。至此,笨花街上才变得鸦雀无声。黄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