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武道交织而成的文化正道——记著名书画家、武术家徐影

徐影,重庆市人,73岁,民革党员,从小习武兼习书画,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曾学习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现是贵州省民革中山书画院副院长,贵州书画院、茫父书画院…等书画院副院长; 被贵州省旅促会、贵州学派…等单位聘为专家。书画作品被省内外政府机关、图书馆、风景名胜区等单位及中外名人收藏;被多家碑林镌刻;被省外多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顾问、签约书画家。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种书画展中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2013年书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专业组)。2024年参加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巴黎书画名家展…。为省内外多家慈善机构、聋哑协会、贫困乡镇、贵州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受灾地区等多次义捐义卖活动。从事职业:退休前是贵阳市青少年宫国家一级武术、博击、摔跤教练兼书画创作老师。现是中国武术七段、贵州省武协名誉副主席兼传统武术部部长、太极拳分会副会长;贵阳市武协名誉主席、太极拳分会终身名誉会长;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级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疫情前每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选派在全国各地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武术和太极拳。本人曾荣获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冠军,在国际、国内各类武术、太极拳、剑比赛中荣获三十多枚金牌;曾創办了十二年的“贵阳市影宏武术学校”,弟子、学生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 1985年传教于法国武术队;1988年受聘于中国少儿艺术团赴法国访问团武术指导。2009年福建海峡卫视专程前来贵阳市采访徐影,拍摄《太极英姿》专题片对东南亚播出,后被央视海外频道采用播出。2010年5月唯一代表贵州参加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徐影以全能型、高水平的各项武术表演赢得国家体育总局老领导与社体中心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受到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团长谢庆生副省长、贵州省体育局蔡国祥局长(副团长)的高度赞扬,蔡局长赞誉徐影是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张名片。2010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专函邀请徐影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大会,是当时全国65万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的六位代表之一,为贵州省赢得了极高的荣誉。2013年中央电视台专程到贵阳市采访徐影,拍摄以《大隐于市的武术指导员》为题的专题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和体育频道多次报道播出。2014年随中华体育代表团出访日本表演武术和书法,现场用裱好的空白画卷用隶书书写: “练通灵之體、养浩然正气”代表团作为国礼赠送日方…。徐影参加过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并为电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担任武打设计。本人所习练的苗刀被评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刀武术》被誉为全能型实力派的武术书画家。

阳光初透城垣,河畔稍有微风,著名书画家、武术家徐影老先生意念太极推手,铺陈悬腕运笔,展臂如飞鹤,拳风扑面生!案头铺宣纸,狼毫蘸清墨,起笔落笔有依拳势出收的力道,书法五体兼优,风骨卓然,浩然波磔,正气立笔!这种文武交替的书画创作,坚持六十余载,已经将武道筋骨与书家气脉熔铸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当人们惊叹他苗刀出鞘的寒光竟能与山水画卷的氤氲同存时,必然大悟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道不虚,存乎于修行的真谛。

武术者常困于形,文人则易溺于意,徐影书画在于文武兼修,如同打通文化体躯的所有经脉。他曾远赴海外传艺,他以拳架比拟书法结构,用笔意注解招式神韵,让异国弟子在宣纸的飞白与拳法的虚实间窥见东方文明的大智慧。跨越语言的艺术对话,让他在国际文化交流站位精妙,成果累累。行草墨迹与武术演示形成互文;金书楷,锦字隶,庄重姿态与太极圆融交织成文明和弦。又见其笔下的榜书大字既有千钧笔力又含武道缠丝,武术教学从不止于套路传授,而是将书法美学注入招式,令观者恍见怀素草书中的骤雨旋风!

若说武术修养是他从事书画事业的筋骨,书画则是流淌的文化血脉。金书锦字,山水长卷,青绿浅绛里的层峦叠嶂有斧劈皴的刚劲,云气蒸腾处则透出云山太虚的空灵,他的山水画带着武道观察世界的特有视角,是将武术劲道融入文人山水的创作的代表佳作:焦墨勾勒的绝壁犹如武者立身中正的脊梁,淡赭渲染的流云却似太极推手的绵长气韵,山水意境既非传统隐逸者的世外桃源,也非当代写生派的客观再现,而是武者丈量过、书家沉吟过的文化新现场,挂在厅堂,当然蓬荜生辉,尽见正大气象!

他多次蝉联武术金牌,书画与武术的互融,成就了他全能型实力派的地位美誉,参与影视创作自然能够将书画的虚实相生转化为动作设计的美学玄机;在书画展上则又以太极起势的圆融阐释水墨渲染的层次,魅力无穷,引人入胜,于是其创办的武校后继有人,让书道武道的文化传承炼有了扎实的载体!执笔如握剑,运腕似化劲的体能,转化千里阵云的书道络脉,前后相续,代不绝人!

 

 

书道武道交织而成的文化正道,映着漫过楼台的飞檐,虚空书写带动身形随山风演练,山水与武学经典合为一卷,以特有的方式摆渡文明进程,惠世护生!有的作品捐赠给慈善机构义卖,有的成为收藏品里的和璧隋珠,有的成为文化传统的精神基谱。鉴于此,可知文化真谛不在会成为故纸一堆,而是会化作这位精武者收放自如的拳掌,变成这位书道贤家吞吐山河的笔墨精神!

著名书画评论家 石锋  202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