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肩负着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他们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审美的笔触传递价值,用深刻的思想诠释生活,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民族气派、史诗气韵的优秀作品,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骆公久一直坚守艺术理想,全面提升艺术内涵,袒露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广泛赞誉。观他的书法,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隽永而兼洒脱,用笔清新,雅气美观,既可以看到传统古法对他的影响,还可以看到时代人文精神的迸发和进取。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淡雅和宁静的气息,运用流畅的线条和婉转的笔触,展现出书法的气韵和灵动;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表达着他的观念和思考,引发观者共鸣。可以说,骆公久的书法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于他的学养和对艺术执着追寻及不懈探索。“艺术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骆公久充分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情怀、宏阔的文化气度、深沉的文化担当,书写了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骆公久,江苏人,1955年生,自幼爱好书法,半个多世纪努力不懈,醉心于诗书研习创作。从柳公权入手、进而颜欧唐楷、魏碑汉隶、金文甲骨及汉简,范本涉猎广泛,偏爱八大山人书风。实践虚心求学,受教于罗继祖、王以忱、周昔非、林克胜、甘雨辰、徐本一等名师。获有《中国文联中书协一级书法师职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中国文联和国家职称审定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书法师执业资格》证书。获得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荣誉。受聘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中央新影文化强国栏目《艺术鉴赏首席专家》 ,亚州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并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主编,入编《世界名人録》、《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丝绸大红袍》、《中国美术通史》、《中国书画通史》、《中国书法全集》及《翰墨华章 百年西泠》、《大道同行》五人集、《艺坛脊梁》十人集、《世界里的中国》、《丹青妙笔百人典藏集》 《世界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案例》 等七十五部典籍,获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最高奖项,巜黄帝内经.灵枢》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参加《2023奥艺大会线上三维艺术展》。 有150余家国内外大型网站推介,编发了骆公久分别与沈鹏,孙晓云先生以及著名画家黄永玉、范迪安、何家英先生合编书画介绍。任中书协主席(名誉)苏士澍先生携书协评审员曾评论骆公久的书法是摒弃前路,踏出新道。
关于对骆公久书法的评论: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书记张柏:
骆公久其书法作品以大气磅礴、变化多法、妙趣横生而著称,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实为书中之上品,令人叹为观止。骆公久的书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的特质。他的字,如同山岳般稳重,又如江河般奔腾,刚健而不失道媚,展现出一种刚柔并济、和谐共生的美学境界。在大小错落、巧富变化的布局中,骆先生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使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纸上,行间气脉流贯,妙理无穷。
骆公久在书写时,笔墨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够精准地控制笔锋的转折与墨色的浓淡,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大笔重墨之下,力透纸背,仿佛能听到雷鸣般的震撼;而细笔轻描之处,则如丝如缕,细腻入微。这种笔墨的自如转换,不仅展现了骆公久深厚的书法功底,更彰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意在笔先”,是骆公久书法创作的核心理念。他将情感、意境与技法融为一体。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能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国家文物局张柏
2020年9月26日
骆公久书法:
骆公久擅长行书书法,可谓书法界一绝。当然,要进一步体验骆公久书法的文化品位,放手写心天质自然的行草作品必是要一一观览!他的行草作品把书法本为线条造型的艺术真谛表现得无以复加!执笔墨写线条,粗细相较,前后相随,一气呵成,挥洒自如!落笔沉着,若是大笔重墨,必显鸿飞兽骇的姿态,尔后是奔雷除坠石的气慨。转笔之处,又须臾作牵丝映带,调节笔力的水准极为精确,笔墨可以落得下,也可以提得起,轻笔妙墨作鸾凤徘徊,恰如激楚浪以成纹!书法线条的塑造意识强,塑造结果类万物之相,必有落花飞雪何茫茫,飘风骤雨惊竦竦的翰墨气象!书法讲究“意在笔先”,书法起笔时墨多,下笔重,起式有阳刚之气。骆公久挥毫落墨,笔力强、运笔快、落笔稳;书写到后段,墨汁渐少,行笔速度放缓,将运气的劲力经过墨渗透至宣纸之上。这就是书法与医术意境相通的地方。
骆公久的书法作品,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笔墨之间流淌着高雅而深沉的文化内涵。他的字迹有力,有韵律,有气魄,将书法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法作品,每一笔都犹如刀割剑切,线条刚劲有力。字形结构犹如繁花似锦,千变万化。而在变化之中,又不失法度,严谨而又端庄。古朴与瓢逸,是碑风与帖学的融合方可造就。碑风与贴学融合不易,而这是他几十年来探索与追求碑风与帖学的融合的心血结晶。观骆公久书法作品给人最直接的欣赏体验就是“古拙”与“厚重”的交融。言其“古拙”,是指其书法从运笔、结体和整个章法来看,有一种凝古为拙、宏远厚达的气息。在用笔上,书家将起笔、收笔含在行笔中,笔笔放的开,字字收的住,给人一种浑圆内敛、欲露还收的“中和”之气;在行笔中,不以光滑流利为追求,而是以行笔时毛笔自然的“行动”为标准。因此,整体看来,没有书家故意为之的做作之态。骆公久的书法经久耐看,令人赏心悦目,还在于有千变万化的笔势酝酿魅力。线条有动态,翰墨写泰势,每作书法之际总是意在笔先,谋策笔势常有出乎意料的结果,铺陈笔墨可见临危居高凌渊惊心的泰势,也有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的泰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八面出锋恰可以把书法创作得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锋须往来,高低有趣!凡是能家,皆修这种能耐。要说书画修养成功了,应该就是骆公久先生这种境界!
——华夏翰墨艺术研究院著名评论家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