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巨匠 · 艺术的丰碑 ——陈一源大师特别报道

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人类 文明的天空。陈一源大师,正是这样一位跨越时代的巨匠——他以笔 触重塑光影、以思想叩击灵魂,用毕生心血在艺术史册上铸就了一座 不朽的丰碑。从颠覆传统的开创之作,到直抵人心的永恒经典,他不 仅定义了某个流派的巅峰,更以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将文化与哲思 凝练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他的创作,是对时代的回应,亦是对未 来的预言;他的生命轨迹,交织着匠人的执着与哲人的深邃。

本报特别策划推出专题报道,深入挖掘其艺术生涯的传奇脉络, 解码作品背后的精神密码,并透过各界权威的多元视角,重现这位艺 术巨擘如何以一人之力,点燃一个时代的审美革命。在这里,我们邀您一同走进陈一源大师的世界,感受艺术与灵魂共振的磅礴力量。

 

陈一源,红墙艺术家,2024 年“五一”全国劳模,四川成都 彭州市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

先生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平生爱 诗词,略通丹青,偏好书法,亦用力于中医与长寿养生。 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 副主席

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乡村振兴诗书画院院长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商联合会荣誉主席 孙中山博爱基金会高级顾问

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 评审团主席 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副院长

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特邀名誉顾问 加纳共和国驻华使馆 特邀文化顾问

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 世界文化推广大使

国家美术师润格评审委员会艺术顾问

近年,有诗词、杂文和书法作品集问世。他在研究了中国 近代三大显学后,在学界首倡《彭学》应该成为中国的第 四大显学。

先生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以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乐事。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 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 人选择了当下的苟且,有人选择了诗和远方,他选择了"苟日 新,日日新,又日新"。

陈一源先生认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书法 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艺术,它 还有远远高于艺术的东西。西方所谓"艺术"只是一个近 100 多年来才在中国叫响的舶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 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 2000 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 而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中国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 方人永远望尘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

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文化积淀 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 如有神"笔尖下的精妙表达。西方艺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 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种技术活。

纵观世界艺术史,我看到许多作品都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 玩技巧,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中国好的书法作品都是 灵魂的结晶,是在"道"层面上的高维呈现,二者不可同日而 语。

学习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能写好 有品位的书法作品的。有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运用 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理,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 痒。因此,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 量一个中国书法人有没有对自己祖

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度。中国书法不仅有法, 有形,更重要的是还得有神和韵。

学习书法的过程除了练习技法之外,也是一个人格提升和灵 魂修炼的过程。学书,功夫在书法之外。中国书法的底层逻 辑不仅是技法,个人才华与天赋,更是坚实的中国文化底气 和书法人的格局与情怀。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 中华文化必将引领世界,中国书法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形式 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它也必将会永远在人类的文 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