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献礼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吕守约

 

 

吕守约,号行伯,天野斋主。国家一级美术师、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美术馆馆外美术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艺术传略及个人作品被荣宝斋等艺术机构编印出版:《中国美术选集》、《艺术与收藏》、《艺术人生》、《中国书画名家名作》、《中国艺术大家》、《中华名流》等数十部艺术典籍。出版吕守约画册、作品集、散文集、诗集、挂历、藏书票等。

2007年被中南海邀请创作《春山清韵》,并被收藏使用,《雨后香山》被中国政协陕西委员会收藏、还有多幅作品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法国、日本、韩国、比利时、安曼等国家驻华使馆及个人收藏。

2008年创作巨幅山水长卷成功展出,在艺术界影响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2011年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文华奖”、“最佳创作奖”。2021年荣获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2022年荣获中国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2022年参加全国献礼党的二十大活动,获重点推荐艺术名家、艺术界特别推荐的艺术名家。2022年加入全国书画名家信息查询系统。2022年经评审后荣获(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2023年受邀参加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项目。2023年与十多位艺术名家一起出版(人民艺术家)画册。2023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颁发艺术传承人荣誉证书。2024年参加全国两会“奋进新征程·艺术新时代”项目,授予(全国两会国礼艺术家)荣誉称号。

 

 

 

 

墨润笔精烟云轻动

一吕守约山水画赏析文/李彬

山水是自然的灵性,折射着民族的底蕴和情操:国画是民族的瑰宝,再现著文化的精萃与灿烂。将奇峰峻岭,雄山秀水的自然物华经典地再现为片纸烟云,方寸盈谷的艺术作品,是历代山水画家共同的追求,也是一种才情卓识的考验。而家吕守约就孜孜不倦地做着如斯努力,接受着如斯考验。这努力是艰辛的,这考验是残酷的。当然,这过程也是愉悦的。

福楼拜说,“结构足以吞噬一个作家的所有积累。”构图对山水画家同样重要。吕守约长期生活在铜川,雄浑壮观的地形地貌使他对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血肉与共的人文关怀。他常常仰对青山,俯视流水,搜尽奇峰,踏遍坎坷,采风故园的山川河流以作灵魂的汲养,临摹先贤的锦绣华章以开阔眼界,大量创作濡染色彩以滋润情怀。自然物华无私地熏陶铺就了艺术的底色,也孕育了他的灵性与激情,使他更执着地在山水丹青间燃烧着激情与才华。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从吕守约的山水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笔墨的研习是刻苦的,从中汲取了很多有益于自身语言艺术阐述的精髓。用墨,大块文,亦似清朗的山间生活小唱,那形而上神而下的峻美那颜色的五奏响,那笔线的阴阳顿挫,那墨韵的融和生活及利种艺术之演绎,都蕴结着一个画家,爱生活,爱自然,爱艺术的自发性和艺术灵性。

仁者乐山,智者爱水,山水之间萦荡着何等澄澈的情怀。这种放怀自然的纯净是我们身居浮世所急需的。因而当我们倘徉吕守约的艺术世界,听风送涛风,落叶萧萧;看细雨弄柳,茅屋板桥。揽天籁于心胸,悟自然之妙谛,领略他的艺术激情与才情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种灵慧睿智的境界。这境界是自然恩赐的,也是艺术赋予的。吕守约涂染丹青,伏案经年,佳作连篇,果实累累,却不张扬,默默耕耘。在青山绿水中把艺术创作当成生命的交换过程,而这过程又升华着深刻他的生命。这种艺术与自然的交融,在他一幅幅灵运静美,意象丰富的山水画作中充分地表露出来。那是山吗?那是一汪智慧的水。那是水吗?

那是一座激情的山。那山那水,又分明是一颗仁智的心。湿润;用水大片淋漓,墨润笔精,烟云轻动,但笔墨并不仅是造型的手段,而是表达心绪的载体。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曰:以山水为血脉,以艺术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形,故得水而活,草木而华,烟云而秀媚。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绘画的主要任务就是表现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与存在的东西。山水画自魏晋发轫之后,无论是被誉为“南宗”李思训的青绿山水,还是“北宗”王维的破墨山水,都有着以性情为根本的特点。吕守约对此更有感受,他笔下的《太白春晓》《庐山瀑布》《松山云泉》,以及《玉华》系列作品中或浸透着对家乡神州般的憧憬,或洋溢着

对大自然崇敬的礼赞,或透出怯生生的探索,或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在他的笔下,人与自然在平等地对话,山水不再是那种只为文人墨客遣怀解闷而存在的工具,而是艺术生命的载体。因而,吕守约作画时放情自然,各取生机,点画之间,意蕴于先,似乍似凝,欲聚还散,纷至沓米,锦绣笔端。他很注意对画而意境的掘发,使画面用意深沉,用墨却活泼自然。所以,读守约的山水画作,便如读一首优美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