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翰墨书写精彩人生——记书法大家周志高

       赵万和/文

       书法是一门易学而难精的独特传统艺术。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能写出一手好字就很了不起!如果在书法上能超群出众,成卓然大家,又致力于广泛而有效的书法宣传教育和书法活动,让普天下有志书法的人都受益,那更是功德无量。周志高先生高怀远志,用他超出常人的努力,书写了书法界的精彩人生。

       周志高先生1945年生于江苏兴化。这里是里下河水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等一批大家的故乡。家乡的书画之风,让周志高先生从小喜欢上了书法。他师从沈尹默、胡问遂,后又转益白蕉、马公愚等大师。他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每天泡在出版社的资料室里,潜心于真、草、隶、篆各种碑帖的研究和临习。可以说墨成池,笔成冢,纸成丘,他的书法根植传统,博彩众长,与时俱进。其作品无论是谋篇造势还是笔墨渲染,都显示出了娴熟的艺术造诣,可谓博古通今。在广涉博众中建立了自己雅俗共赏、碑帖结合,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2012年6月11日,海派书法全球行---首展联合国总部。图为开幕式后上海书法家访美团团长周志高现场书法挥毫 海纳百川。

       他兼书各体,尤精正、行、草,他的行草字体既能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又能展现优异的形式美感,是中国当代行草字体的典范之作。正如郎绍君(文化部艺术成就奖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评价:“周先生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刻的人文气息,优雅而潇洒,灵动而俊朗,大气磅礴,顾盼生情,气韵贯通。尤其他的草书,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落笔即见风骨,即显神采,给人一种极富流动感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既体现出他深刻的书法个性,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这是一种具有民族意识的‘大书法’,实为大家风范。”

2013年8月9日,海派书法全球行德国汉堡展开幕式上应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之邀,上海书法家代表团团长周志高当场书写"中德语言年"。


2013年6月17日,周志高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和八一(军委) 大楼创作丈二及八尺郑板桥《咏竹》诗二首书法作品,这是在八一大楼书画室书写一丈二尺郑板桥诗二首行草作品时的情景。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五、六届理事,中国书协资深评委,周志高于1977年创办了上海《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其发行量到1980年每期高达40万册。正是由于《书法》杂志的广泛发行,促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书法艺术的大普及大发展。2003年周志高为《中国书法》杂志执行主编,2010年9月担任了上海市书协主席,2016年担任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先后策划并参与主办全国“五个第一”的活动:首届全国群众书法大赛、首届书法篆刻全国展、首届书法全国理论研讨会、首届全国篆刻大赛、首届全国中青年“书苑擷英”大赛。这为后来的中国书协举办全国性的书法活动做了铺垫,提供了参考。周志高先生出版字帖和书法专著及合著等50余种。作品参加一至十二届国展及数十次海内外重大书展,被海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他是中国书法复兴的奠基人,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书协第一届现在健在的两个常务理事之一,可称是书坛巨臂。

       周志高先生担任上海市书协主席后,始终坚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名片之一。为此,他提出并践行海派书法全球行,先后率团十余次出访五大洲,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周志高先生成为了中国书法通向世界的一张不可替代的名片。

       在书法创作上,他有:“一个标准,两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一个标准指的是雅俗共赏。‘雅’ 是高雅,有档次,有内涵,但不是曲高和寡,。‘俗’是通俗,大众能接受能喜欢,但不媚俗;二两个结合指的是碑帖结合,南北结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地豁达、厚实、浑朴,南国清秀、精巧、灵动,二者取长补短,不能偏颇;三个不要忘记,是指不要忘记民族特色、不要忘记时代特征、不要忘记个人特点。三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才、学、识和性情而定,要追求‘真气、真意、真趣。”在周先生笔下,字字珠玑,行行生动,用笔雄劲,结体潇洒,燥润相济,开张自如,尽在不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和耐人寻味的节奏、神韵。

       人生的路是漫长的,然关键处只有几步。在人生的关键处给人以关心、指点和帮助,那是被指点者一生受益。周志高大师就是让我一生受益的贵人。

周志高先生为赵万和颁发上海中国书法院研究员聘书

       我与周志高先生相识近40年,书法是我们相识的缘分,上世纪80年代,我在同济大学读书时,在上海市大学生书法现场比赛的颁奖仪式上认识了周志高先生。他是评委,我当时担任同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并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得到了周志高先生的赏识,夸我书法功底厚实,风神超迈,从此,我拜上了仰慕已久的周志高先生为老师。这以后就有了经常的接触,多年来我得到了他的言传身教,领悟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从最初掌握一点一划的基本功,到逐步注重结构与造型、章法与气势,乃至到表达节奏、韵味和风格。周大师的指点使我的书法技艺有了提升和进步。40年来,我受益良多。

“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举行

       今年1月19日,“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举行,年近八旬的周志高先生自2022年以来将其创作和收藏的书法艺术文献陆续捐赠给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总量达万余册。

周志高书法艺术藏书捐赠展示现场

       其中《书法》杂志和《中国书法》杂志从1977年和1982年至2023年底,全部配齐陈列,这在全国是唯一的。这是周志高先生为中国书法继承、弘扬以及为中国书法教育提供了宝贵文献。

       几十年来周志高先生在全国培养出了一批书法艺术人才,他是一位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书法家,在中国书坛上具有特殊地位,他是见证了中国书坛几十年风云变化的书法大家,书法活动家、书法教育家。周先生现在是人书俱老,其书法作品大气精到、雄浑峻秀,历久弥新,风规自远;其为人亲和谦逊,德高望重,吾辈楷模;今又捐赠大量书法艺术文献,令人敬佩。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艺术家简介】

       周志高,1945年生,江苏兴化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五、六届理事,中国书协资深评委,1977 年创办上海《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先后策划并参与主办全国五个第一(首届全国群众书法大赛、首届书法篆刻全国展、首届书法全国理论研讨会、首届全国篆刻大赛、首届全国中青年“书苑撷英”大赛)重大活动,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的发起人之一,为中国书协第一届现在在世的二个常务理事之一。

       曾任中国书协《中国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书坛纪事(中国书法六十年大事记)》执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现为《中国书法》杂志学术委员,《书法》杂志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人社部中国人才研讨会书面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

       兼书各体,尤精正、行、草,出版字帖和书法专著及合著等50余种。作品参加一至十二届国展及数十次海内外重大书展,被海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1989年冬为中国书法界第一人应邀至新加坡办展,2010年任职上海书协主席后为落实习近平同志2007年6月任上海市委书记在参观海派书法首届晋京展回沪汇报展时指示: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名片之一。为此,周志高主动提出海派书法全球行,且先后率团十余次出访联合国及欧、美、亚、澳、非五大洲、和港、澳、台十八个国家及地区(含世界主流国家),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文 / 作者简介】

       赵万和,江苏高邮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书法师从陈从周、周志高。2009全国十大文化经济新闻人物。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扬州市文联书法艺术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中国》杂志艺术顾问,扬州市书法院副院长、上海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名誉副院长)、山东省东西方文化交流协会书法篆刻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赵万和与周志高先生在高邮文游台合影

       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展,并被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纪委、中国驻外总领事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及园林名胜等永久珍藏或勒石。多次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民晚报》、书画频道及地方卫视等媒体的专题采访。人物词条入选《中国当代书法史》。2013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翰墨清风赵万和书法展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先后走进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讲授书法。被中央美术学院特别授予“2023艺术代表人物”荣誉称号。出版有《当代著名书法家个案研究——赵万和专辑》《赵万和书法》《赵万和书古诗百首》《赵万和书法艺术鉴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