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成风之斫·诸体尽展风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昱升(曾东辉)作品鉴赏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直言:“学书法要凭自信,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宁肯写得不好,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沈鹏老师是书法艺术界的大腕;也是前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掌门人,因此他的言论颇受书画爱好者的追捧。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活动评审时十分注重书法艺术的“创新”,很多民间书法人也都力求突破固有了上千年格式化的书法审美模式,在“起、行、收、提、按、转、折”这书法的用笔七大要素上,尽情释放个性而创作出有异于常规的作品。

       在当今书坛已经有一个共识,就是一件好的作品,首要标准就是要看“有没有创意,有没有突破古人”,这个标准也成为加入书协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不在一再推崇所谓的“展览体”了。然而真正达到创新而出的书家是不多的,因为那需底蕴下“大巧若拙”的综合素质展现。

       曾昱升(原名曾东辉); 1964年生于德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中国翰墨书画院)副主任、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入榜艺术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艺术成就其创作的作品曾在全国性展赛入选;部分作品被欧美、东南亚、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台湾、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官方、个人爱好者收藏;

历年艺术成就:

       2006年5月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60周年书画大赛荣获精英奖,2007年11月纪念康有为逝世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金奖,2010年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委员会精品书画展并获得金奖,2010年被载入世界当代华人史册,2010年纪念徐悲鸿先生生诞辰115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9月份获得中国书画百幅作品香港银奖,11月份获中国于右任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2011年6月书画作品在“青春飞扬,青春万岁”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11年中央机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作品展获得优秀奖;2012年中国书画艺术协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画院颁发收藏证书;2012年荣获“当代著名书法家”荣誉称号。2014年6月获得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奖;9月获得全国首届草人杯书画作品展优秀展。

       2014年8月书法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2014年授予国家一级艺术家同时增补为中国艺协第三届副主席。2016年10月书法作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获二等奖;21世纪世界华人书画艺术500杰,荣获2018年全国两会“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世纪大采“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18年12月全国第一届“翰墨杯”诗书画大赛获书法艺术特别奖;2018年“中国梦”一带一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艺术家”。

       2018年第十届中国书法大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获得先进人物荣誉称号等。2018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金奖获得者。

作品巜鸿运当头》获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发证殊荣,全国唯数不多。

       书法艺术简单说来就是按照法则去书写,在“写字”的基础之上加了“法则”。这个法则不是某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几千年来的一种传承式的约定俗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对审美标准在一种普遍共识的基础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是说同一件作品,评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一点共识却是一致的,就是书法作品的个性化辨识度强弱,往往是评论一个艺术家作品有无价值的标准。比如大家熟知近当代的周慧珺、范增等,为什么他们的作品动辄拍卖几十上百万,要说他们写得有多好,那笔者认为也不见得,但辨识度超高这是无庸质疑的,当然作品的社会价值很多是艺外功夫决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界公认的“个性的才是艺术的”这一真谛是不变的。笔者说了这么多只想表明,曾老师的作品不敢说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法度下个性辨识度极强的,其实这也是一个艺术家如何思考走自己艺术之路而苦苦探求的。从曾老师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在追求艺术自我语言符号展现上是下了功夫的,是值得我们学习钦佩的。

       何为好的书法,笔者认为就是因其能写出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但笔下却无的东西。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讲,他的作品突破了自己的程式,在新的起点上,带来了曙光,那就是好作品。虽然都是纸笔,但如何调换力度和角度让纸和笔去磨擦,从而呈现出新意之作是很难的,因为书法经历了几千年成熟传承,想要找出一个与古人有别而又不“偏轨”的自我不太容易。这就要求书者除自我感觉和古人的共同部分,还必须有相异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才有所不同。才能仿古不泥、传承而出新,在这方面曾老师有独特的实践与见解。笔者请曾老师谈下对书法创作的感受,他说:“我们写字不是为了抄袭古人,如果去追求一模一样,那么我们用复印机就可以了。我们模仿古人的字是为了学会那个‘审美法则’,学会了以后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或者融合一下古人的字体,把好的东西再优化,这样才算是进步了。但是这个过程不容易,甚至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   一番精辟见解,虽不是什么闳言高论,但足以看出曾老师在想求书法艺术之路上与众不同的境界。

       虞世南《笔髓论》云:“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笔者认为说的是字虽有俗成之样,但当书写时便可自行展现而不拘形式。中国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民族哲学思想传统是“天人合一”,在中国多元文化中,儒家从伦理道德观方面讲“天人合一”;道家讲求精神性灵的道法自然,超脱自然;禅宗讲在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中顿悟。中国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精神,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尚自然”、“清静无为”。在历史大家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些文化元素。因而在曾老师的书法创作中的不同方面、不同环节上他也很注重这方面的融合修练。所以从他的书法作品创作风格上,我们不难看出他深谙阴阳互换之道,追自然表现而不拘于死板的“依样样画葫芦”,这恰是一个真正艺术家追求大巧若才出的境界。

       从艺术美学出发,儒家提倡“中和之美”,道家讲求“自然全美”,儒道互补,连释家之为书者也能接受。释家的书法美学追求中不乏释家道义,但体现在其书论中,恰是儒道思想的统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矛盾中求统一。枯润结合、方圆并举、肥瘦相间、曲直有度……这是中和思想在书法创作上的具体反应。而这些哲学性的东西,在曾老师的作品中都有很好的蕴韵,这也是很难得的。

       所谓艺无止境,笔者一家之言,不过是刍荛之见、抛砖引玉罢了,说得不对之处还望海涵,望各位方家各抒己见,以求学习。但笔者始终坚信,以曾老师了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他一定在未来书坛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