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古代等级制度也较为明显,因此在古人丧葬习俗中,丧葬会分为“坟、墓、冢、陵”。
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绝大部分都叫“墓”,譬如岳飞墓、项羽墓;也有不少叫“坟”,例如八王坟、公主坟;还有一些叫做“冢”,类似曹操的“七十二冢”;而离现代较近的明清时期,帝王的墓则以“陵”字结尾,譬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那么,“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
它们分别会用来埋葬哪种人?
01
哪些人去世叫“薨”,哪些人去世叫“卒”?
在古代,去世的人在不同阶级有不同说法。总的来说,有“驾崩、薨、卒、不禄、殁”这几种。一般来说天子死亡称“崩”,诸侯死亡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而一般老百姓只能说“死”。
首先是很好理解的“驾崩”,在过往的影视剧中,皇帝离世时,旁边的妃子或大臣大多都会大喊一声“皇上驾崩了”,以昭告天下。据《汉书》记载“山陵不崩,川谷不塞”,皇帝作为一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物,离世了就像山崩地裂、天塌地陷一样。
其次是“薨”与“卒”。“薨”仅次于驾崩,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古代诸侯以及有爵位的官员离世都可叫“薨”。
“卒”指的则是士大夫去世。唐朝以后,“卒”字的使用对象更为普遍,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里有这样的描述:“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即使在民间,不同年龄和性别去世的人也有不同的说法。按照性别来看,年长男性去世称“正寝”,年长女性去世称“内寝”。意外离世的青壮年称“夭亡”,未成年人称“殇”或“早夭”。
02
中国墓碑上“坟、墓、冢、陵”,
分别都葬了哪些人?
首先是“陵”,“陵”中埋葬的皆为天子、帝王。如今黄帝陵、秦始皇陵、茂陵、阳陵、昭陵,都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极为宝贵的帝陵。按照当时的社会制度,拥有天下独一无二权力的天子,就算是驾崩之后也要葬在最大、最好的陵寝中。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他的墓被称为“惠陵”,葬在了如今全世界最大的三国遗迹胜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当中,也是中国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史载,刘备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被运回了成都。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杨贵妃墓(西安咸阳市兴平市),极有可能就是衣冠冢。据历史记载,杨贵妃并没有在马嵬事变中死去,而是逃到了日本。还有学者指出,真正的杨贵妃墓可能在日本山口县。
“冢”中皆诸侯、高官。相比起“陵”,“冢”的等级自然是要低一些,不过即便如此,冢的规模应该次居于陵之后,可见冢中所埋之人非富即贵,比如曹操的坟墓。
相传曹操曾设“七十二疑冢”,作为东汉末年权倾朝野的魏王,他的“冢”的规格绝对不可能太小,或许仅次于帝王陵。
“墓”中皆士大夫。据说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曾命人给比干的墓添土筑坟头,以表达他的冤屈之意。可见“墓”中所葬之人皆有身份有地位,类似于比干这样的国之重臣。
除外,“墓”要比“坟”高级一些。“墓”里除了棺材,还有可能有其他一些陪葬品。因此,墓的适用范围可比“冢”和“陵”广泛多了,大臣官员以及读书人等去世后都可以修墓。
除了陵、冢、墓、坟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坟墓叫法,叫做“林”。这种叫法是给那些流芳千古,在人们心中有崇高地位的历史名人的,比如孔子的坟墓,就叫做“孔林”。
03
墓碑上的字体颜色,竟然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墓碑字体的颜色也有所讲究。
若是底色为黑色的墓碑,则要采用白色字体;如果是白底的就要采用黑字。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在如今的墓碑上,金色和红色的字体通常只有烈士才能使用,以表彰永垂不朽的赞美之意。
如果已故之人葬在异乡,需要加上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