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随笔|在崇明写生,桃源深处花鸟岛

2021-09-14 19:57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崇明印象——中国花博会陈燮君陈颖家庭油画展”正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展馆森林艺廊举办。此次展览以“百景、百花、百鸟”为主题,展出作品300件,其中能看到崇明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尤其展期横跨花博会,让人体会到艺术表达与自然花草的对话与融合。原上海博物馆馆长、画家陈燮君和他的女儿陈颖除了绘画作品外,也以“桃源深处花鸟岛”一文记录下了崇明的历史和自然风貌,以及创作的点滴。

       近三十年来,我们频繁地来到崇明,钟情于岛上自然之美,遨游于旧街,注目于老屋,系统考察文化遗产,对地面文物给予文化关爱……

崇明的落日余晖-摄于西沙水库 顾勤,图片来自崇明区政府网站)

牧马-摄于横沙湿地 黄志俊,(图片来自崇明区人民政府网站)

《附近上海口岸水道图》(1918年),图中可见长江口的众多沙岛,最大的岛屿就是崇明岛。地图来源:www.virtualshanghai.net

       崇明岛迄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大小沙洲出露水面始于唐武德年间,历经数代沧桑巨变,至明末清初涨连成岛,形成今日崇明岛的雏形。五代设崇明镇,宋代置天赐场,元代升崇明州,明代改崇明县。州县治所六建五迁,最后于明万历年间定建长沙城,促成今日南门港的繁荣。

陈燮君,《诗和远方》,布上油画 ,2011,60×80cm

       在崇明写生,我们寻觅旧景新胜,着实是一次美的巡礼。《璀璨春秋——长江口》描绘了“一声霜角海天宽,海上齐排上将坛”的壮丽,《柔艳暮色——海岛之夜》反映了“人家依水曲,野鸟聚沙凹”的柔美,《海岛的贺年方式——崇明远眺》寄托了“观长河落日,听归舟晚唱”的诗意,《涛声依旧——江堤感怀》抒发了“勤于职守显本色,护卫海岛见忠诚”的情操……我们画崇明,经历了春、夏、秋、冬,不见“秋之惨淡与寂寥”,难觅“冬之肃杀与阴沉”,惟见海岛之盎然生机,饱览古瀛灿灿岁月。崇明之美,是四季移情之美,海岛豪放之美,渔港亲情之美,林海鹿鸣之美,东滩湿地之美,名胜古迹之美,遗址故居之美,老街旧屋之美,古朴民风之美,时代气息之美。

陈燮君,《早春二月》,固体油画,2011,28 × 36 cm

       这一展览可追溯到2002年7月。当时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上海的香格里拉——崇明水墨写真作品展”,并在2002年9月巡展崇明学宫。

       2002年展览结束后,我们的崇明写生和创作并没有停步。从“世博会”到“花博会”,上海进行了“百年一遇”的历史穿越,也促成了“崇明印象——中国花博会陈燮君陈颖家庭油画展”的创作。

展览现场,陈燮君介绍作品。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百景桑梓”。桑梓见乡愁,人文识瀛洲。崇明东、西二沙,肇始于唐代武德初年。1400年来,三岛面积涨到1400多平方公里,大自然伟力神奇,大桑梓润物无声。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爱国将领文天祥途经崇明沿江沿海时,题下“海上瀛洲”的传世美名;大明王朝建立前,朱元璋称崇明为“东海瀛洲”……崇明上溯长江,远涉重洋,南接上海,北通启海,以水为伴,依水而生,平底方头重心低的崇明沙船是穿梭历史的友好的使者。崇明是海滨要冲,“大江门户”,“一声霜角海天宽,海上齐排上将台。军似水犀来浩浩,人如石虎坐桓桓”……赤胆共怜君慷慨,大江东去祭英烈。一峰耸翠金鳌山,“香远益清”清远堂。晨课暮钟千秋画,江水无弦万古琴。演武场上旗猎猎,陈师讲武鼓声声。知县文英建澹园,百花含苞暗香动。亦儒亦商黄家园,亦中亦西走时尚。

陈燮君、陈颖、《云卷云舒》,固体油画, 2020,61×49 cm

二是“百花争妍”。花有海岛情,花开中国梦。花博会中百花盛开、百花争妍,有花海、花径、花溪、花谷、花坛、花廊、花桥、花柱。花的世界有色彩、有故事。

展览现场

三是“百鸟幽鸣”。百花争妍,百鸟幽鸣,有花有鸟,花鸟世界。崇明岛是生态岛,自然是花鸟岛。《东滩芦荡: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载周惠斌著《崇明古迹名胜》,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9月版)有过详尽的描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特别丰富,保持着相当多的原始风貌。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白鹭在牛背上自由栖息,水牛在滩涂上悠闲吃草,螃蟹在泥沙中欢快觅食,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以及水草芦苇、泥沙沼泽中的贝类动物,形成了“海陆空”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链。

展览作品

在创作方法上,我们力求以下四点:

“凸显海岛风情”为其一。我们展示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较大,历时三四十个春秋。在这一期间,崇明已有极大的发展和变化。惟有淳朴、豁达、睿智、包容、开放、热忱、助人、奋进的乡俗民风、海岛风情恪守不渝。我们在作品中积极融化、尽情表达。

展览作品

“舒展历史纵深”为其二。千年瀛洲,百代人文。崇明水通天下,史贯古今。画崇明,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要“出入历史,引向纵深”,要直面史上春秋,触摸史诗温度,“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用过去和现在连接“诗与远方”。

龚胜平,森林公园的春天(图片来自崇明区人民政府网站)

“进行比较研究”为其三。画崇明的百景、百花和百鸟,我们坚持进行比较研究,历史比较与全域比较并兼,以比较求多维,以比较成全息,以比较识共性,以比较显特征。

展览作品

“强化语言特色”为其四。我们深深懂得,绘画作品要强化绘画语言特色,要形成富于个性的语言优势。在创作中,我们以油画为主要绘画语言,融接古今,贯通中西,从创作对象的实际出发,锤炼“海岛绘画语言”“花博会绘画语言”和“画家个性绘画语言”。

附:

9月5日,“崇明印象——中国花博会陈燮君陈颖家庭油画展”研讨会暨捐赠仪式在崇明举行。

书画陪伴了陈燮君六十多个春秋,陈逸飞、陈逸鸣兄弟是他从小的画友。在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之时,陈燮君和上博领导班子一起先后策划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展”等一系列文物大展,在文博界引起轰动效应。从1999年12月宣布申办到2010年成功举行,陈燮君为上海世博会奋战了整整10年。虽然工作繁忙,但多年来,陈燮君保持一个习惯,不管去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写生工具,随时随地通过画笔予以记录。

陈燮君在敦煌写生

退休后,陈燮君有了更多时间从事绘画创作。前不久,他前往扬州参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专家评审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在闲暇之余,还是拿起写生工具前往扬州的景点进行创作。近年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陆续到来,陈燮君利用这些契机进行了大量创作,并举办多场个人画展。陈燮君的油画,油彩用得极厚,近看抽象,笔触如音乐的节奏。色彩在笔触或刮刀搅动中产生复杂多变的奇幻效果;远观之,却又风景、人物或静物分明在眼前了。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评价陈燮君的作品表示,绘画者,贵在有“象”,而以意象作为一种方法正是陈燮君油画创作的要点。

陈燮君、陈颖,《金色年华》,固体油画 ,2020,43.3×35.5 cm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参与者,从“世博会”到“花博会”的十年,陈燮君在感受到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倡导下,上海发生的变化;也看到了崇明作为“生态岛”与城市文明刻意保持距离,在城市边留下纯净的自然生态。陈燮君、陈颖父女也以画笔记录下崇明的乡野与自然。

捐赠仪式现场

注:《桃源深处花鸟岛》有所删节,展览将持续至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