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新时代的文化繁荣正为民族复兴伟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最基本、最持久的磅礴力量。站立于时代大潮,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彰显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所系和重要体现。在深入生活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扎根人民、聆听时代声音,在生活的细微处捕捉创作灵感,于丰富题材中彰显艺术格局,并不断向内生出艺术原创力,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展现出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此次“中国艺术界国际学术交流展”将集中展现中国艺术家在题材、形式和语言上的多元探索。作品立足现实生活,融合传统与创新,为文艺领域开拓新境界、新风尚和新格局,反映出时代风貌与独立的审美追求。以文明互鉴为路径,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绘制一幅多元共融、美美与共的世界文化新图景。
![]()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美籍华人,当代书画家、鉴藏家、收藏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盛世荷风》《指墨山水百开册页》《谁送春声入棹影》《金秋无限》《秋江归棹》《空林小雪》《春林通一径》《江山雪意》等,主要专著文集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如琢》《世界画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山水画集》《荷风盛世创作纪实》《崔如琢大观》等。
![]()
崔如琢于1961年—1962年创作组品《兰石图》《白梅》等;1981年,定居美国,另创作作品《野趣图》等;1984年,获得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另创作作品《清趣》等;1986年,创作作品《山之梦幻》;1988年,创作作品《山花怒放》;1996年,返回中国,定居北京;2002年,创作作品《山涧小雪》;2003年,创作作品《晚风吹断竹林烟》《藏娇》等 ;2004年,创作作品《醉雪》;2005年,创作作品《斑竹》《夜雨春风》《晓露》等。2006年,创作作品《蕉荫》《山村舞雪》等 ;2010年,创作作品《荷风盛世》;2011年,创作作品《盛世荷风》《遥遥望白云》《野水白云外》等 ;2012年,创作作品《玉山银海送清辉》;2013年,创作作品《听声》等;2014年,创作作品《雨过松身自风高》;2016年,获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同年当选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2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7月,获聘为故宫研究院荣誉顾问;2020年,创作作品《细雨幽兰别是春》等 ;2021年,创作作品《留得枯荷听雨眠》等。
艺术综述
![]()
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崔如琢:中国画里讲意在笔先,我认为还要意在笔后、笔随情走。祖国名山大川的这种气势,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要把中华民族的气势画出来。
![]()
作为当代书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崔如琢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对历代大师经典心摹手追,深谙中国书画艺术的美学精髓与笔墨之道。他坚守传统是根、时代是镜、人民是源的创作初心,作品中既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脉,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
崔如琢的作品朴茂厚重、大气磅礴、个性鲜明,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在山水、花鸟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另研究指墨创作,其指画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崔如琢善于以“篆魏”书法入画,他于书法笔线的核心与超然处掌握之、烂觞之、穷年之,以完善其大写意追溯的神韵,传达出如他以其功力及传统的探奥而能“得其环中”的艺术至美,与神逸的艺术塑造。他的大写意绘画既是运书法之功、之力之妙完成之、淋漓之、神明之;那么其笔须留得住纸,而墨无旁浦,力透纸背是为上乘。他在绘画中的用笔乃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以至进入上乘。析其上乘之用笔,是笔法先在分明,层叠不紊而后在绘画中可以随形、随势、随机而层层叠合,形形神化,笔笔乃工;进入到一个笔法即墨法、墨法乃笔法的笔墨云烟之境地。
创作特点
崔如琢善于以“篆魏”书法入画,他于书法笔线的核心与超然处掌握之、烂觞之、穷年之,以完善其大写意追溯的神韵,传达出如他以其功力及传统的探奥而能“得其环中”的艺术至美,与神逸的艺术塑造。他的大写意绘画既是运书法之功、之力之妙完成之、淋漓之、神明之;那么其笔须留得住纸,而墨无旁浦,力透纸背是为上乘。他在绘画中的用笔乃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以至进入上乘。析其上乘之用笔,是笔法先在分明,层叠不紊而后在绘画中可以随形、随势、随机而层层叠合,形形神化,笔笔乃工;进入到一个笔法即墨法、墨法乃笔法的笔墨云烟之境地。
![]()
指墨作品
崔如琢的“指画”继承前人而又别出新意,作品指掌并用,利用纸的纤维和皮质效果,使得指墨从原来适合画一些小幅的作品,到今天能创作巨幅作品,富有创造精神。画面的结构、章法、布局和气势酣畅淋漓,倍显大家高华气象。
艺术技法
崔如琢奋笔写意,无疑就是草书笔法的自由运用,如竹叶、藤条、枝干,其左右飘忽、伸缩晃动的生动姿态,无不是以饱满的笔墨再融提、按、顿、挫各种手法的草书笔形为之。他用笔硬朗,墨色华滋。起笔斗峻,不事炉锤,纯任天机,淡处、静处、高处、简处、雄浑处,皆有不传之妙,跃然于纸面之上。
构图方式
崔如琢在构图方式上,是以北宋的丘壑和构图方式为基础,因而山川的雄奇与笔墨的秀润相得益彰。他的意图明确,在画中将视觉与感受、传统与个性有机地调合起来。
画作主题
在画作主题上,崔如琢擅长画雪景,他的不少山水画都是雪景山水。在表现雪景中,他巧在留白,妙于用墨,将雪景山水展现得真切,让人观之大有如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茫茫雪景中,寒气逼人。
作品鉴赏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