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展览|艺术中国——钱清贵书画艺术作品展

2022-11-22 16:38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书画蕴含着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书画艺术尤为重要。在深入生活的艺术创作中,创作者以饱蘸热情的丹青墨笔,以满怀激情的创作状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展现出民族精神,领略书画的艺术真谛与哲学内涵,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钱清贵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在走进自然、走进文化、走进传统之中定位自己的创作。他的作品在整体的诗意美与清新的韵致中,体现了传统美学、时代精神相融的特殊魅力。因此,《艺术中国——钱清贵书画艺术作品展》从多个方面呈现他在书画传承与发展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以鲜明的笔墨境界,铸造着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以至臻至美的艺术展现他胸有千壑的大境界大视野,抒发出学养胸襟及审美追求。

       钱清贵,字金戈,号文缘,旭日舍主。1941年生,江苏东坎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等会员;北京中联科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等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中国党政干部理论文选》:《中国百业发展文库》等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调研办公室调研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专职副会长、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国礼出版社荣誉社长、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并授予法国文化艺术界最高荣誉勋章,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世界华人艺术网顾问、世界杰出华人协会副主席,世界艺术大师联合会理事、全球艺术品鉴定中心首席专家等。钱清贵先生于上世纪未研发的《中国书法艺术文字样多元性》的理论,为创立中国书法现代艺术学科,提供了基础理论及其理论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我读孙晓云书法作品

——从网评说起

钱清贵/文

       网游中,我与小七作者不期而遇。他在《当今四大书法家书法欣赏》文中评说:“启功书法当今排第一;孙晓云书法排第二”。又说,启功先生已过世十五年了。言外之音:孙晓云书法应排第一。

       无独有偶,2018年11月23日,“兴古为新——孙晓云书法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如期展出。开幕式中,中书协苏士澍主席、江苏省文联章剑华主席分别致辞,对孙晓云书法艺术成就,都给予肯定、高评。说她在书法教育、普及等方面作出“很高的成就”;书法巳“登上艺术高峰”。

       2020年6月,在《盛世国艺——新时代名家名作典藏》一书中,有幸与荣任新一届国家书协主席孙晓云等近百位当代书画名家合集,从中获息:

       孙晓云,女,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学书画,曾在农村插队落户,当过兵,是全国十七、十八、十九届党代表,中国文联九、十届全会委员,中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美术馆馆长等职。

       晓云不仅是中国当代书坛与沈鹏、张海、苏士澍等并列的大家,而且还是全国青年文化成果卓著的功勋人物,在国际文化界中具有影响。

       我怀着一颗敬佩心,阅读了晓云许多书作。她的书法作品着实令人激动、惊奇、折服。为表心语,感言撰文如下:

一、 晓云是一位十分讲究艺术品位的多产艺术家。

       打开晓云网页,扑面而来的是目不睱接的精品力作。可搜栏目很多。我对所见作品作个分类:

       依作品款式划分:主要有中堂、条幅、榜书、斗方、扇面、对联、手卷、信札等。

       依书法艺术本体“文字样式”划分:有篆符样式、隶符样式、楷符样式、行符样式、草符样式等。

       依书法艺术风格划分:有商周秦汉古风、魏晋隋唐风、宋、元、明、清、民国等多种书风。

       依古今与时俱进流行书风划分:尚帖书作、传统文人书作、现代汉字文人书作、现代流行书作等。

       在她大量以帖为范的创作中,还吸纳了碑味,融入刚健雄强的气度,运笔游墨,作品更显张力大气,尤感精神、情饱气满。有几件作品信手尝试了流行书风。

       在我看来,晓云作品件件为精致力作。表露出她的严谨不苟的创作态度精神;展现出她的艺术视野开阔深远;坦露出她的艺术胸怀开放包容;彰显出她对艺术真善美的真诚践行;实录下她的艺术实践探新寻变;倡导着艺术审美多元共存;践行着她的艺术个性独特风貌。

二、晓云是继王羲之、历代书法艺术大家之后登上汉字书法艺术高峰又一人。

       王羲之用《兰亭序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继后,颜真卿《祭姪文稿》世称“天下第二行书”。接着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又被世人赞誉成“天下第三行书”

       晓云最善行书、行草书,笔者无意排她“天下”第几行书。

       我信直觉:将历代主要名家行书名作,排列在案,其中包括王、颜、苏的“天下”名作;晓云书作,也列其中。然后直觉感知,总感觉晓云书作,比在案诸作多出难于言表的艺术成份,引人注目,耐读、把玩、恋赏:书中散发出兰亭晋风雅韵,墨烙下颜稿唐法气度,显露出苏帖宋人逸仙意趣;还能寻觅到米芾、文征明、祝允明、傅山、于右任、启功等大家的艺术元素。可谓集历代名家之大成,熔于一炉,铸造出独我“晓云”书风。究其因缘有二:一是晓云,而非晓云,唯我晓云;二是时代给予晓云的机遇和生存环境、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为之。

       艺术品评,从古至今,从未产生出可用品评的统一标准。但有一点,亘古不变,作者必须要用真挚、情感饱满的艺术形式感动读者,以艺术形式之美,引发读者愉悦。晓云作品,百读不厌,以独有艺术语言,带入她塑造的艺术境界,使你心悦、温馨、安静、平和、品味无穷。

三、社会环境、天资和锲而不舍的实践追求,成就了晓云的艺术成功。

       我发现晓云的作品,具有诸多艺术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在她笔下,使用的艺术载体形式内容,多为民族传统经典著作中的文学内容。

       2.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用一颗真诚心,向传统学习,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滋补自我。

       3.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艺术,尊重他人的艺术成果。发掘他人所长,用来完善、丰富自我。

       4.以进取、开放心态,处事待艺,不保守、不拘泥于现状,用前瞻的观念,力求艺术与时俱进性。

       5.把艺术服务于社会、大众,设为艺术宗旨,坚贞不渝,不忘初心,努力使作品风格、格调、情趣、品格、品质、品位,符合时代审美需求。

       晓云作品,产生、存在于国家、民族百年巨变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离开这个文化大背景,将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亦无艺术特征可言。

       晓云艺术大成,也缘于家庭条件。朱复戡是其外祖父,复戡是新中国著名艺术前辈,为金石,古文字、书画大师。我们在晓云身上,时常会发现有她外公文化气质和研艺精神。

       朱复戡(1902-1989),乳名阿兰,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用号复戡,以号闻名。为吴昌硕得意弟子,称他为“小畏友”。曾师从浙江三杰之一张美翊。1919年张大千留日归国在沪,惊见义方书画,心起敬慕,意欲拜师,得知义方年不足二十而作罢。美翊常领爱徒义方赴约,或邀友吟诗聚会,一次义方因酌字惊绝,博得康友为赞誉“南方神童,名不虚传”。

       朱复戡是不断求索坚进的人生,他被称之“悬崖峭壁上的披荆斩棘者”。他穷商周秦汉魏晋,下逮隋唐宋元明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建国后,被视为国宝,周恩来总理曾赞誉朱复戡为全国精通古文学中“两三人”之一。

       山东泰山石刻,历经两千多年磨劫,仅余九个半字,复戡凭积年所学,殚精沥血,力复全文223字,再现古貌。做成了“前代人所未能及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晓云说:“多年来,我一直将传统书法作为立身之本,不懈坚持,不忘初心,传承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希望传统书法重新走入中国人的心中”。

      “我的初心,是对传统书法真正热爱,我3岁开始热爱书法,每天只要拿起毛笔,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听言,眼前仿佛见到童年时代的朱义方:

       七岁为上海怡春堂写春联,每副两块大洋…..。

       令人十分感叹,祖孙二人皆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而生。都为国家、民族文化发展进作出卓越贡献。

       我们很少知生活中的孙晓云,她说:我很吝惜自己的时间,几乎不在外吃饭,也没有时间逛商场,我许多衣服是女儿给的,不是我对时尚没概念,是没有时间,顾不上。我把时间都放在书法上了。对于我来说,书法长在我骨髓里,想去也去不掉。

       朴实无华的讲述,得知晓云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面貌、生活追求。有这样人生,成就艺术是必然的。但她平淡无奇的生活,使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1、伟大出之于平凡。

       2、精彩光环,是用平淡、孤独、寂寞编织而成。

       3、知爱、能爱、会爱的追求,要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在人生追求上,无捷径可走,唯有勤奋,用坚定的脚步,走向成功。

       5、所谓伟大,是因为他的言行成果利国、利民、利他、唯忘我。

       6、人的才智唯有奉献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事业上,才能有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四、晓云的书法艺术长期实践的许多新发现,新认知,无私地奉献于艺术文化领域。

      “书法有法”是晓云对书法学科知识,经验总结的文化成果之一,对书法教育、推动书法观念、技法、法理更新、知识普及,作出杰出贡献,不少内容填补了书法知识的历史空白。

       她说:书法是艺术。但首先是文字,更是文化,它承载文化、传播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着力陈明下列内容:

       1、书法是艺术,不可怀疑、动摇。

       2、书法是书写汉语文字的艺术。中国从古至今如此。

       3、强调书法,“更是文化”。要明白。

       4、告知人们:中国历来书法是 “承载文化”的艺术,并用书法“传播文化”。

       5、古存书法,记录“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理在此。根不可失。

       6、文化是用文字作记录,因此“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7.提出 “书法是中国文化根”,是在提醒书家、书法教育工作者、书法艺术欣赏者、不要单纯沉恋于法、专注局限于法,还要认真地研究文字,研究古汉语文字的形成、发展、变化至今的全过程,把文字样式的历史嬗变列为重大课题。纠正历史和过往重技、重艺、不重文、不重字的弊端。

所论信息量大,提出:艺术、文字、文化、传统文化、民族的文化根、书法是文化的根等诸多概念,及其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若加梳理,发现论理精准,击中时弊。

       1、中国书法,从古至今没有人怀疑汉字书法是一门艺术。但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人著书立说,在全国各地办展,并大肆宣传“中国传统书法没有艺术”,认为历代名家名作是“书写语言文字的实用书法”。在此她予以批驳、澄清。

       2、书写语言文字,是书法艺术的源发点,不可否定。书写语言文字,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文化,不可动摇。不书写语言文字的书法,如儒、释、道文化中的符咒,民间吉祥符之类的书法,从古至今的存在和发展着,但这不是书法文化发展的主流,而是书法多元样式中的一类表现。日本墨象书法艺术,是日本艺术家,为了融入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借用东方儒、释、道符咒的样式、表现方式,专门表现线条运动节奏、伸曲、收放、聚散,以墨迹粗细、墨色枯涩、浓淡、干润等变化的艺术创作。使用工具、材料,仍然是传统书法的纸张、笔墨,技法技巧,除传统技法外,为宣泄情感的需要,又增添泼洒涂抹的绘画技巧。墨象书法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似画不是画,似字不是字,好的墨象书法,可当作西方抽象画来欣赏。究其艺术创作根源,还是来源于中国宗教玄文化的书法样式。

       中国现代书法创新派,指认日本墨象书法是书法艺术的源头,充分说明立论者们并不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历史;不解书法艺术发展史;不了解中国汉字演变史;不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文字样式多元嬗变史。他们出于功利,为证 “创新”,不惜付出忘祖反宗代价,意在得宠于西方主流文化,谋取接轨受纳。

       晓云的艺术创作实践证明,她坚守正道,不受西风洋雨影响,顶着“时尚”、“潮流”,走自己的路,起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表率作用。

       3、书法要书写承载文化的观点,即是批判书法创作可以不书写文字,可以写错字,可以随意造字的现代“解构”主义的艺术主张。若是书法如此发展下, “书能载道”的艺术传统被解构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遭解构,他们在有意无意中,迎合了西方政客“亡我”之心不死的需求。晓云则坚持,书要“承载文化”,用意清楚,泾渭分明。

       4、晓云一直坚持艺术服务于国家、民族、人民大众。赞誉,鼓励。广大艺术家们应守此道。

       5、传统文化,是民族根文化,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家,要有这种民族文化自信心,从事艺术创作,用手中艺术手段“承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不辱艺术使命。力批民族虚无主义,扬我中华,立我中华战无不胜的神威。

       6、要把书法艺术“承载”、“传播”民族文化创作动机、目的、宗旨,践行于艺术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糸起来,用书法艺术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根文化。

       7、“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的学术观,侧重强调文字在书法和传统文化中的重大地位和价值。提倡从事书法教育和创作,要加强对汉语文字的产生、发展,嬗为等运动过程的研究。不知道汉字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即不可能对书法艺术形成发展、变化历史过程的全面了解,把控。文字是文化基础,。失去文化基础的理论立说,终将失败。

       8、“书法有法”的教材中,增添了上述内容,因而使“书法有法”内容更丰富、生动。

       据此分析,晓云的艺术观十分明确、、亮点丰富、鲜明,概括有如下几点:

       1、批判否定中国传统书法是一门学科艺术的学术观。

       2、否定书法艺术本体为“线条”的学术观。

       3、肯定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

       4、书法重大社会功能之一,要传承,传播人类、民族先进文化 (包括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

       5.书法艺术要服务于国家、民族、人民、世界人类

       6、艺术自信形成于文化自信,艺术家唯有牢固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有艺术自信,创作出好的优秀作品。

       7、艺术家要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艺术佳作。有法不迷法,要在法外求得文化,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永存在于世。

五、晓云在艺术实践中领悟、前瞻知觉的基础上,正在酝酿书法学科理论的质变提升。

       一个学科,不能没有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国书法艺术要构建起具备科学标准的学科理论体系,目前要解决诸多基础理论上的问题,若干问题回避不了,必须要回答清楚。以我所见综合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2.书法艺术的本体不是“线条”,是什么?

       3.书法艺术本体是“文学”吗?若是,书法将从属于文学艺术。书法因此而失去独立学科地位。论定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书写汉字单元样式的学术观,即是持书法艺术本体是”文学”的学术观。此观与本体为”线条”观一样,都是否定传统书法是一门独立艺术学科的同性学说。

       4.书法艺术本真的艺术本体是什么?必须求证、研究。

       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成。在书法文化中,除汉文化书法外,还有许多少数民的书法文化。在中国书法中,是否包含其它少数民族的书法文化?若是使用书法汉字样式单元论,将把少数民族的书法文化排斥在外。这不符合书法艺术本质和发展规律。

       6、中国书法艺术,早在一千多年前传向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等世界多地,成为一门世界性艺术,为何后来变为单一书写汉语文字地域性的民族艺术?

       7、中国书法艺术是否包含他国书法艺术?日本国书道,也是我国和世界公认的书法艺术?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申报的书法艺术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中是否包括日本书道艺术文化?

       8.中国汉字书法与日本书道艺术是否是同门、同类、同根、同源艺术?

       9.汉字书法艺术与日本书道中的假名书法二者之间有无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此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什么?

       10、书法有哪些艺术特征,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区分开来,而独立于文学、绘画之外,自成学科?

       11、书法要书写语言文字,究竟哪些语言文字可用于书法艺术创作?

       还可列出一些问题,但如果能解决了上述学科基础理论问题,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笔者于此提供一个求证学科基础理线索和理论依据,请查寻201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钱清贵书法哲学文稿]一书。

       可喜的是,晓云在汉字书法艺术实践中,曾作过汉字多元不同文字样式的创作,当下所知,如篆中的小篆,[未见大篆石鼓、钟鼎样式],草书多见今草样式、[少有章草样式],还有楷、隶、行等不同文字样式。所述不同字体、书体的不同文字样式,我们发现,都不影响晓云的艺术创作、情感表达,这即说明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不同物质形态、[如:不同象形文、表意的汉字符、日本表意假名符、表音的诸多拼音符等]、不同文字样式,并不影响书法艺术品的创造。这一认识的获得,对于晓云的艺术创作、艺术视野的开拓,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书法学科的旗手和领军人,意义更显重大、重要。我们相信晓云能对书法艺术学科理论的质的飞跃和提升,为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为世界人类文化作出更多、更杰出的贡献,热切期待、充满信心。

2020年6月 5日 今日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