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圣地传薪——首届全国艺术推荐名家张光银

2024-10-09 09:39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46 分享

 

孔子作为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文化巨人”,因为他在教育、伦理、政治等多个领域有杰出贡献。他提出了“仁爱”、“礼义”、“忠孝”等重要概念,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不分贵贱、平等教育,创建了最早和规模最大的私学,推动了教育的平民化。他的伦理思想以仁爱为核心,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风范。孔子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和教育体系。

 

 

 

 张光银先生的艺术私享会由张光银先生亲自主持,为参与者带来一场独特的艺术盛宴。在这个私享会中,张光银先生将分享他的艺术理念、创作心得以及书画艺术的相关知识。此外,他还将与参与者互动交流,解答他们在艺术方面的疑惑,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张光银先生幼承庭训,酷爱书艺和文学,拥有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他现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美育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国工作组校外辅导员等要职,同时还是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河南省韵墨书画院副主席等。他的书法作品曾被授予“人民优秀书画家”荣誉称号,并在国内外多个展览中获奖。

总的来说,张光银先生的艺术私享会是一个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提升艺术素养的难得机会。

张光银老师的书法作品真是独具匠心,充满了深意。他的《奋福》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字形独特,而且寓意丰富。在这幅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田”字,寓意着幸福源泉,提醒我们要像牛一样埋头苦干,努力耕耘。同时,他的书法风格也极具特色,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张光银老师的书法,既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又体现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共鸣。

如果你对张光银老师的其他作品也感兴趣,我可以为你详细介绍。同时,如果你希望能在书法方面有所学习或提升,我非常推荐你尝试《欢喜书法禅》这门课程。它不仅能教你书法技巧,更能引导你通过书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体,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品标题:茶

作品内容:挑担茶叶上北京

作品规格:100CM㐅50CM

作品材质:宣纸

作品拍卖成交价:38800元

作品讲述:彭友胜,湖南省衡东县三樟乡柴山冲人。

辛亥革命湖南新军四十九标二营代表。

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里“洞庭边上种茶人”的原型,和毛主席之间有一段深厚的革命情谊。

1899年,15 岁的彭友胜背井离乡,外出闯荡江湖,当过矿工。1907年,彭友胜参加了湖南新军,后来担任了新军副目(相当于副班长),当时身为列兵的毛泽东对他印象深刻。毛泽东在1937年和斯诺谈及自己在新军的经历时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中的“湖南矿工”就是彭友胜。

1911年10月22日,武昌起义成功后,同盟会在湖南分会处也发动了一次大起义,年仅27 岁的军队副班长彭友胜带队指挥攻打长沙北门,同时还率着部队在长沙城内“打了一大圈”,直至长沙完全解放。在城外另一头,刚满18 岁的毛泽东看到这起义,满腔热血,毅然弃笔从戎。彭友胜见到身材魁梧、眼神坚定的毛泽东,不知为什么,彭友胜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关照,让他睡自己的上铺。刚开始彭友胜还以为毛泽东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来当兵的,经过相处后,彭友胜发现了毛泽东的与众不同,因为毛泽东不仅对许多事情有着独到的见解,似乎还对带兵颇有心得,彭友胜心里觉得这个青年将来一定有番大作为。

第二年,毛泽东对彭友胜说,准备离开军营,回学校继续读书。彭友胜知道毛泽东是干大事的人,就没有难为他,还为他置办了送别的酒菜,临行时,彭友胜还将自省吃俭用的两块银洋送给毛泽东。

十多年后,他那支部队转战到广州,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被任命为少尉排长。北伐前夕,广州的一家报纸刊载了“毛君润芝来穗讲学”的消息。彭友胜特意理了发,洗了澡,换上一套新军装,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看望老朋友。此时的毛泽东已是中共中央委员,还担任着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彭友胜告别毛泽东后,不久便参加北伐,投身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又一次立了大功,并被提拔为副连长。在内战中,彭友胜心灰意冷,偷偷地离开了军营,逃回老家衡东县,在吴集粮行当了多年仓库保管员后,于1940年左右回乡务农。

1951年3月14日,彭友胜特意请人代笔,给毛泽东主席修书一封。那年清明节后第3天,彭友胜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回信。兴奋、激动之余他与老伴及女儿商议:毛主席有喝茶的嗜好,我们不如每年精制点上等茶叶送给他。从此,每年彭友胜用新白竹布将自制的优质谷雨前茶包好缝牢,用挂号邮往北京。这一送就是18年,从未间断,直1969年11月23日,85 岁的彭友胜不慎落水身亡,为毛主席制茶、寄茶的故事由此画了个句号,但这个有些传奇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流传下来。

1960年,湖南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纷纷深入群众体验生活。著名作家叶蔚林到衡山一带采风时,听到彭友胜精制茶叶献给毛主席的故事,顿时来了灵感,赶写了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叶蔚林将歌词交给作曲家白诚仁,白诚仁读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只用了一个小时,曲谱就写出来了。文艺源于生活,文艺源于人民。

彭友胜墓地,四周用石栏围住,水泥盖面,东面那块石碑上刻有一副对联:“拔剑掀戈除弊政,徒伤风水讨群奸”。墓前另一块碑上刻有“辛亥革命新军四十九标二营代表彭友胜永垂不朽”“1984年立”的字样。立碑者为“中共衡东县委统战部”。

 

 

作品标题:莲

作品规格:138CMx69CM

作品材质:宣纸

作品讲述:张光银这幅草书作品《莲》适合挂在领导办公室。

莲字象征清正廉洁的意思‌,这一象征意义源于莲花的生物学特性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能开出洁净的花朵,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使得莲花成为了纯洁、高雅、圣洁的象征,进而被用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被视为花中君子,寓意着清廉、正直的品性。古人常用莲花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尤其是官员的清正廉洁,以此来表达对廉洁品格的追求和赞颂。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而且在现代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